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在環球航行時,曾在一片海洋中航行了三個多月,這片海域一直都是風平浪靜,因此他給它取名“太平洋”。其實麥哲倫並沒有見識到太平洋的真麵目,太平洋沿岸是地球上地震活動最頻繁的地震帶,可見它並不太平。
麥哲倫橫渡太平洋之後的二百多年裏,由於航海技術落後,人們對於太平洋的了解少之又少,甚至根本沒弄清楚它的具體位置。很多探險家都想見識一下太平洋到底是什麼樣的,麥肯賽就是這樣一個人。
麥肯賽出生在英國的一個探險家庭,年輕時曾是貿易公司的職員,但他對探險充滿了興趣。有一年,公司派他去太平洋收購海獺皮,因為當時的地圖沒有明確標示出太平洋的具體位置,麥肯賽不得不自己研究航海路線。1789年,他和十幾位同事一起出發了。令他感到失望的是,當他們的船進入預定的海洋時,麥肯賽發現這裏的海水非常寒冷,原來他們到了北冰洋。
失敗的航海結束後,麥肯賽回到英國。他努力學習地理知識,苦練航海技術,決心一定要找到太平洋。
1792年,麥肯賽和同伴一起再次出發,這次他們選擇從落基山脈的皮斯河出發。其實這也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麥肯賽計劃的航海路線要經過皮斯河的支流,支流的河道狹窄,水流湍急。麥肯賽沒想到的是,支流到了下遊分成了很多條小溪,船隻無法航行,船員們不得不抬著船前進。最後,他們終於找到了一條流向西麵的弗雷澤河,並從當地人那裏得知這條河最後會流入大海。麥肯賽經曆千辛萬苦,終於到了迪安海峽,然後繼續向前,抵達了太平洋。經過兩次航海,麥肯賽終於找到了太平洋。
當麥肯賽意識到自己缺乏航海知識時,通過刻苦學習,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因此當我們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一定要多動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