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投資才能抵禦通貨膨脹對財富的侵蝕(1 / 1)

經典提示

約翰·坎貝爾關於投資曾有一句經典論斷:“投資不僅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帶有哲學意味的東西。”

理財困惑

通常一個雞蛋最多也就幾毛錢,但是,澳大利亞一個普通的雞蛋卻有望變成100萬澳元(相當於622萬元人民幣)。

澳大利亞3名大學生為了募集善款,展開了“一蛋一世界”計劃,打算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實施募集善款行動。

不久,他們就達成了第一筆交易——這隻雞蛋換成了一張電影《鬆果頭的故事》原聲大碟,接著,原聲大碟被換成了一副串字遊戲,而串字遊戲又被換成了一本旅遊書,然後旅遊書被換成了一部舊數碼相機,數碼相機又換成了一個鬧鍾……

幾番周折後,他們用那隻鬧鍾竟然換到一輛1988年款的舊汽車。隨即,他們將車賣掉,得到約100澳元。經過幾輪交換,9個月之後,當初的那隻雞蛋已經換成了一個有已故著名板球明星唐·布拉德曼親筆簽名的板球。接著,他們又將這個板球以2200澳元賣給了一名網友,再用得到的錢買到一張肯尼亞14天兩人遊套票。

就這樣,經過15個月不停交換之後,當初那個不名一文的雞蛋如今已經換成了一份價值2200澳元的肯尼亞14天兩人遊套票,並有望在接下來的交換過程中以幾何倍數繼續“增值”。並且他們將把巨款捐給澳大利亞的三家慈善機構。

以上三名學生充滿智慧的善舉是一個多贏的結果。他們在收獲財富的同時還贏得了眾人的尊敬,值得我們學習。

理財智慧

錢是一種資源,在恰當的人手裏,用在適當的地方,就能創造出大於它本身幾百倍甚至幾千倍的價值。這是對理財最好的詮釋。

當今,手上的錢越來越不經用。你不要不相信,現在1000元僅相當於30年前的30元。2007年,中國食品價格上漲12.3%。2008年食品價格上漲14.3%。2009年世界經濟危機橫掃全球,中國也是在劫難逃。2010年食品價格更是漲勢迅猛。

安穩守財的時代已成為遙遠的曆史。據計算,今天的100元,在通脹率為4%的情況下,相當於10年後的148元。如果以年通脹率5%計算,今天的100萬元10年後實際價值將變成61.39萬元,白白損失了近40%!30年後,損失為77%,100萬元變成了23.14萬元,近80萬元白白蒸發!

通貨膨脹兵臨城下,一步步逼近我們的生活。我們一輩子努力得來的財富如何不縮水已成為理財關注的重點對象。拿什麼抵禦通貨膨脹迫在眉睫。

1.認識通貨膨脹,為財富預鑄防護牆

兵家常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抵禦通貨膨脹對財富的侵蝕,就必須對這個敵人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在經濟學中,通貨膨脹是指流通中貨幣量超過實際需要量而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經濟現象。自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們已經經曆了三次通貨膨脹。它們分別發生在1984年、1988年和20世紀90年代前期。無論哪一次通貨膨脹都讓我們的錢越來越不值錢。因此越早考慮到通貨膨脹對資產貶值的影響,越是能更好地設計自己的資產配置和理財規劃,從而防止財富縮水。

先“保”再“增”抵通脹,安全穩健是良方

在投資時,花一些必要的金錢和時間來確定其安全性絕不是損失。如果我們知道投進去的錢是安全有保障的,那麼心情也會更平靜些。

總之,通脹形勢下,投資時資產配置不管以哪種方式進行,安全穩健應是主旋律,先“保值”再“增值”定是良方上策。

2.吃透理財產品,讓資產插上翅膀

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財富縮水這一問題的嚴重性,紛紛開始增加高收益資產的配置。在這方麵,儲蓄、信貸、保險是日常經濟生活最基本的理財手段,股票、基金、黃金、藝術收藏品等是常碰到的理財產品,它們可以幫助我們在嚴峻的通脹形式下實現穩定而持續的收入。學習研究它們是每一位現代人的必修課,有效的運用它們可以讓我們的資產插上翅膀,飛越通脹這片陰霾,實現財富增值。

3.多方學習,聽取信譽良好人的建議

正如愛默生所說,隻要充分運用自己的才能並遵循自己的本性,那麼每個人生來都是富有的,或者必定會變得富有。在根據自己本性找到合適的投資路徑後,初涉投資的人依然不能放棄對投資的關注和學習。好多重要的雜誌、期刊和報紙中的投資專欄,可以為我們提供比較穩妥的投資途徑和信息。就像經驗豐富的鑽石切割專家通過石頭的裂痕就能判斷出裏麵有沒有寶石一樣,那些經手過幾百萬美元的債券、股票和有價證券的人的投資判斷與建議是準確而中肯的,用心聆聽的意義與價值不可計量。

理財鏈接

有錢不置半年閑。

讓錢動起來!不再做“負翁”,而要當“富翁”。

把閑錢用於投資是積累財富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