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1 / 1)

關於武則天的若幹疑問?1.武則天的名字是什麼?

對武則天有點曆史知識的人都知道,則天並非女皇的名,而是她死後的諡號,女皇死後她的兒子李顯假借她的名義去了帝位,以皇後禮儀安葬乾陵,被諡為則天順聖皇後,因此,近代(基本上是建國後)人們才用武則天這個名字代替曆史上唯一一個女皇。

古代女子的名字隻有娘家和夫家可以知道,或者在閨閣中使用,一般不流傳於外,因此,很多著名的女子隻留下姓氏或者封號,而沒有留下的名字,這是曆史條件造成的。

武則天在十四歲進宮後,被太宗寵幸後,賜號媚,因此電視劇裏麵稱她為武媚娘,而“武媚娘”這個名字,其實是流傳於唐初的一首民謠的名字,如蒙曼所說,就想十幾年前流行的歌曲《小芳》一樣。

武則天在成為太後,有意發動武周革命的時期,給自己起了名字,叫明空,後來更造了十幾個漢字,其中一個“曌”字,就成為自己的名字。武則天造的這十幾個漢字,除了“曌”字太有名了,流傳至今,其他字都沒有流傳下來。

以上分析了武則天被賜的名字、自取的名字和死後的諡號,卻沒有她生下來時她父母給她取的名字,這是一個很遺憾的事情。根據現代曆史考證學者的考證,武則天本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約”字,見於台灣學者雷家驥先生的《武則天傳》,另一種說法是“華”字,兩種說法的理論依據都是在武則天當政的時候(即成為皇後到死之前)朝中有位官員的名字和一個地方的名字因為避諱武則天而改名。

但是,這兩種說法,其實很可能不是避諱武則天的名諱,而是避諱武則天父親和祖父的名諱。武則天祖父武華,因此按照中國人習慣,武則天不能起名為“華”,而武則天父親名信,字士彠,一般稱武士彠,“彠”字似乎是應該讀“huo”的音,但是據曆史學家考證,這個字在當時讀“yue”,我現在在字典裏麵也查到該字有這兩個音,因此,據《舊唐書》所說,“約”字的避諱是避武後之父名音,應該是可信的。

繞了一圈,發現好不容易考證出來可能是武則天原名的兩個字都不成立,而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雖然有點文化,但是到底是粗人,在武則天小時候,也不像原百代書中所說就有袁天罡的預言,因此不一定對武則天十分看重,所以,可能根本沒有給武則天起名,也或者按雷家驥學者的考證,如武則天成為太後後下的詔書一樣,是叫“明空”,但是我覺得這些推斷基本上證據不足,不能采信。

最後,我很無奈的得出結論,我還是不知道武則天小時候到底叫什麼,或者,她父親曾經給她取過名字,但沒有流傳下來,或者,她小時候根本沒有名字,到底情況如何,隻有根絕考古學的進一步發展來確定了。

因此,在本文中,我稱進宮被賜號前的武則天為武二囡,這不過是一個稱呼,不代表她的名字。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include

virtual="/fragment/6/3236.html"wap_17K [http://img.17k.com/images/ad/qrcode.jpg] *

掃描二維碼關注17K小說網官方微信,最新章節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

*

點擊微信右上角+號,選擇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wap_17K”關注我們。

*

回複"大獎+你的QQ號"參與活動。10部iphone6,萬名QQ會員等您來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