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偉大的達爾文的這句名言人所共知。然而在現實社會中,弱者最終占了上風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很多不得誌的所謂能人常感歎生不逢時。其實,與其喟然長歎,不如好好研究一下弱者的生存之道。
在一個公司中,有三個人格外突出,張三銷售業績突出,連續三年打破了公司創下了銷售紀錄;李四思維敏捷,公關能力強,常能處理好突發事件;王五做事認真負責,能及時完成領導所布置的任務。這三人都深受領導好評,但相比而言,張三是這三個人中能力最強的,王五的能力則最弱。一次,公司要進行人事變動,從這三人中要挑選一位提拔為公司經理。此時,辦公室裏所有的同事都認為張三最有希望獲得提拔,而王五希望最小。但最後的結果卻大出人們意料,恰是能力被認為最差的王五當選。
原來,盡管王五相對於張三和李四來說,工作能力稍遜一籌,但其人有個最大的長處,不與人爭,和顏悅色,為人低調。當張三和李四為取得經理一職鬥得不可開交時,王五卻表現得很超脫,一副無所謂的態度,讓兩位對手感覺不到他的存在,卻得到了領導的好評。因此,盡管王五的工作能力並不特別出色,表麵看來對誰也不構成威脅,正是這一“弱點”最後卻促成了他的成功。
這個例子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博弈規則:一個人在社會上的生存機會不僅取決其本事的大小,還要看你是否威脅到別人。中國有句俗話叫“功高震主”,一個人能力越高,成就越大,就越有可能走向悲劇結局。中國曆史上皇帝之所以大肆誅殺功臣,就是因為功臣的能力和聲譽威脅到了皇帝的地位,使得皇帝必欲除之而後快。現在,許多公司中同事間的互相傾軋,其根源也莫非如此。
反過來,如果對他人的利益從不構成威脅的人,自然不會是他人意欲除掉的對象,從而能夠在各種政治風雲中幸存下來。而能力最強、本事最大的人,由於“樹大招風”,反而最可能落得個“兔死狗烹”的結局。無論是曆史上,還是現實中,那些保持低姿態者的“弱者”若能采取相應的策略,往往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成為強者自然是每個人的追求。但博弈告訴我們。有時候,經過殘酷的競爭,最後生存下來的並不是強者,反而是弱者。當然,這裏的前提是,弱者準確把握了局勢,並做出正確判斷,應用合理的博弈策略。那麼,在現實生活中,麵對激烈的競爭,有可能身處“弱者”地位的你,應如何運用博弈策略。使自己大獲全勝呢?
首先,你要做的便是對全局做出準確的判斷分析,清楚地了解競爭對手的實力以及自己所處的位置。假如在眾多競爭對手中,你是實力最弱的一位,那麼,你受到攻擊的可能性也最小,此時你應該保持低姿態,坐山觀虎鬥。如果你不自量力,首先采取行動與最強者競爭,那麼你注定會最先失敗。而保持低姿態不與之爭,保存實力則會讓你更有機會獲得最後的勝利。
假如在眾多競爭對手中,你所受到的來自最強對手的威脅最大,此時你應與其他實力較弱的對手聯盟,一起對付最強者。當然,如果你跟其他競爭對手沒有多少過節,大家自然容易合作。但不幸的是,你恰好與其他對手或其中一位有矛盾,那你應該怎麼辦呢?答案依然是合作。此時,你必須放下身架,主動求和。如果不這樣,吃虧的還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