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8日晚,經過了14個多小時馬拉鬆式的拍賣,2007年央視“黃金資源”廣告招標終於結束。當天的招標總額驚人的達到67.9562億元,比2006年的58.69億元增長了15.77%,比2005年的52.48億元增長近三成。
據主拍方透露,生產“王老吉”飲料的浙江加多寶飲料有限公司以4.2億元成功力壓2005、2006年兩屆標王保潔公司,奪得2007年桂冠。
中央電視台黃金段位廣告招標會,被業內人士稱為“中國經濟的晴雨表”。從1994年開始的13年中,招標金額從3.3億元飆升到2007年的67.9562億元,每年都在高速增長。由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這一招標會又被《華爾街日報》稱為“品牌奧運會”,央視2007年推出的《奧運倒計時標版》也成了眾多企業爭奪的焦點。
在很多人的眼裏,企業不惜重金在中央電視台黃金時間做廣告,為的就是宣傳自己的產品,以提高本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但是懂行的人都知道,如果僅僅出於這一目的,這些斥資數億元的大企業根本沒有必要來央視競標,因為如果把同樣的廣告費分散投放到地方電視台,起到的效果肯定會高於投在中央電視台。
那麼為什麼這些企業對央視的廣告招標情有獨鍾呢?這些企業的醉翁之意就在於:企業在央視投放廣告不僅僅是為了達到它的宣傳效果,同時也為了顯示本企業在行業內部的實力,同那些沒有實力的廠家區分開。
從博弈論的角度來看,廣告也是一種信息傳遞的手段,是減少信息不對稱的非常有力的工具。產品生產者通過廣告信息的傳播,以較少的成本獲得較高的知名度,而消費者也可以通過非常小的成本,從產品生產者的廣告信息中獲得所需的各種市場信息。但這種作用僅僅是第一層麵的,企業重金投放廣告更重要的一個目的在於:清除潛在的市場模仿者,傳遞自身巨大的實力信號。
中國有一句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意思是說,隻要產品的質量過硬就不怕沒有市場。這話有一定的道理。當人們在進行市場交易時,產品的質量確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但是問題在於,大多數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並不能真正了解到每種產品的具體質量,而真正了解產品質量的是生產者本身。不同的生產者提供的產品質量不同,那些劣質品的生產者也會將產品的質量信息隱藏起來。所以說,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建立在巷子並不深的前提下的,假如巷子九曲回腸望不到盡頭,那麼這種好酒終究會不為人所知。而且,再好的酒得不到別人的品嚐終究不能實現其價值,再好的產品如果沒有經過消費者的檢驗也不是好產品。
同時,我們也應當認識到,對於大多數消費者而言,他們一般不去區分或者是無法區分產品質量的優劣,他們通常的做法是根據對整個市場的估計即平均質量來支付價格。當優質品和劣質品被消費者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時,劣質品可能會因為成本上的優勢,反而在銷售上占據優勢地位,從而使得優質品滯銷,甚至被擠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