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遊戲:奴役全球的資本化危機3(1 / 1)

第1章 昨天的危機不遙遠 世界金融史翻開全新一頁

2007年9月18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Board,簡稱美聯儲)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即商業銀行間資金隔夜拆借利率由原來的5.25%降到4.75%,以應對愈演愈烈的信貸危機以及可能產生的經濟衰退。這是美聯儲自2003年6月以來首次降息。此後,一直到2008年4月30日,美聯儲連續7次降息,聯邦基金利率由5.25%降到2%,總共下降了3.25個百分點。

發端於2007年春天的次貸危機成為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直接導火索。

接著,美國和歐洲金融界、經濟界的相關數據和信息越來越令人不安。2007年年末以來,各種數據進一步揭示了問題的嚴重性和複雜性。

2007年,美聯儲、歐洲央行以及英、法、德、日、澳等工業化國家和亞太、拉美地區主要發展中國家的中央銀行紛紛向出現虧損的金融機構多次注資,實施救援。僅在2007年8月11日一天,美聯儲就三次向銀行注資380億美元以穩定股市。相關國家央行48小時內注資超過3262億美元用於救市。美聯儲還采取了接受可能有風險的不動產抵押證券作為向金融機構再貸款擔保這樣一些破天荒的措施。僅在3天之後的8月14日,美聯儲、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就再度注入超過720億美元救市。

美聯儲還采取了諸如擴大與歐洲央行及瑞士央行的貨幣互換額度、增加“定期證券借貸工具”拍賣所接受的抵押品種類等措施增加市場流動性,改善金融市場融資環境。這一舉措可以使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ing)從中央銀行獲得以往隻有商業銀行才能獲得的直接貸款。此舉被認為是美聯儲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第一次大規模施展其融資權威。

2008年上半年,花旗、美林、瑞銀、彙豐、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德意誌銀行、貝爾斯登、黑石、雷曼兄弟等聲名顯赫的綜合性銀行和投資銀行基本無一幸免,都出現了巨額虧損。貝爾斯登2008年3月被摩根大通接管,這家投資銀行有85年的曆史,曾經度過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和兩次石油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