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遊戲:奴役全球的資本化危機34(1 / 2)

第5章 風暴遠去了還是停歇了? 中國金融缺乏實質性改變

中國的金融業在危機後隻不過是對資本的要求高了,對衍生產品的風險控製比過去重視了,基本行為依然沒有實質性改變。中國金融業的無序競爭仍然非常殘酷,中國金融機構的規模擴張願望和行為依然非常強烈,擴張速度仍然很快。

中國銀行業一直持續的強烈擴張有著很深的同時也是易見的原因。如一家銀行的存款和利潤指標年初從總部下達後,必然會被分行、二級分行、支行層層放大。比如一家有著50家分行的商業銀行,每一家分行的行長,都希望在存款、貸款、資產規模、利潤這些經營領域超過其他49家而成為老大。當分行將總行下達的經營指標經過必需的放大下達給支行後,支行也必然按照分行的思路對經營指標進行必需的再度放大,然後向各專業、各崗位分配,這是壓力的最底層。至此,從最高決策層下達的各項經營指標才算分解完畢,壓力傳導才算到位。從總部下達的各項業務指標,到達最底層,至少會被放大50%,或者更多。直到今天,這些不但沒有任何改變,也沒有任何改變的跡象。

對於一家商業銀行的任何層級的分支機構來說,在自己所處層麵爭老大、當第一,不僅意味著年終能得到比競爭對手優厚得多的績效獎金,最重要的是代表著一種能力和業績評價,最直接的利益則是獲得優先晉升、提拔。因為,地位和榮譽遠比已有的金錢重要,它可以輕易轉化為新的金錢,可以直接“創造”出比原來多得多的財富。

商業銀行的存款、貸款、資產規模、利潤由上到下被一級級放大的現象,很像拍賣行對一件稀世珍寶的拍賣叫價,競拍者往往一個比一個叫價高,一直叫到另外99%的人不能承受為止。最後一個人能承受的價格,就是這件稀世珍寶的成交價。這是金融危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銀行為什麼都喜歡做大,金融家為什麼都追求大,其中的道理很淺顯,第一是經濟利益驅動,第二是政治利益驅動。比如一家銀行的CEO想拿千萬元,甚至幾千萬元以上的高薪,如果它僅是一個城市的地方銀行,僅有幾千人的規模,即使賺了足夠多的錢,也不是那麼順理成章;但是如果能做到在全國的大中城市都有分支機構,員工規模達到幾萬甚至十幾萬,拿高薪就會很有說服力。實際上,對於銀行家錢並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政治、社會影響力和榮譽;銀行機構的向遠、向下,甚至向全球延伸,不僅是金融資源的擴大,也是銀行家政治資源的擴大和個人影響力的擴大。

20世紀70年代有一部日本電影叫《華麗的家族》,描寫了日本銀行業的殘酷競爭現實,而當代中國金融業競爭的殘酷程度已遠非四五十年前的日本銀行業所能比。今天,一個被金融家們普遍承認的事實是:金融從業人員,尤其是一線銷售人員和櫃麵服務人員,已經淪為全球勞務市場中最辛苦的職業勞工人群之一。這個事實在亞洲市場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