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通脹的推動者和分羹者 最初的股票發行不製造虛擬貨幣
在金融這個貨幣俱樂部裏,推動通脹的成員除了貨幣市場的銀行,還有資本市場的投資銀行、基金公司、上市公司、大交易商等,他們是資產泡沫、大宗商品泡沫和虛擬資產的共同製造者。資本市場是僅次於中央銀行貨幣發行、商業銀行信貸擴張之後又一個產生通貨膨脹的渠道。
股份公司是在股票交易所誕生以前出現的。第一家股份公司的出現很可能是1600年以前,這是因為在1600年以後歐洲就有了50多家貿易股份公司,對此,法國學者、莫雷勒修道院院長曾最先作過統計,後來的學者對這個數字的異議也僅有幾家之差。當時,一家公司如果要在社會融資,除了銀行貸款之外,它還可以通過募股的方式,擴大股東,籌集所需資金。由於傳媒不發達,以這種方式募集資金一般是在特定的圈子中進行,這種圈子的成員一般都是商業夥伴關係,最起碼也是比較緊密活躍的社交圈子。
最初,如果一家公司發行1萬股股票,籌集的資金是等同的1萬元,這種機製是不會導致通貨膨脹的,因為股東拿出的1萬元,通過貨幣的等值交換,轉移到了公司名下。這1萬元不僅有足夠的社會財富支持,而且在轉移過程中是財富絕對值的轉移,股東得到的1萬股股票,是1萬元貨幣轉移的支付憑證,同時又是股權憑證。一般情況下,股權如果不轉讓,股票是不能再換回等值貨幣的。
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成立時有125位持股人,共出資7.2萬英鎊,這些持股人絕大多數都是商人,剩下的還有皇室成員。這些商人在1600年12月獲得了英國皇家給予的對東印度15年的貿易特許權。這些商人的股份無疑是以出資數量體現的,即出資1英鎊能獲得1股的持股權。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發行股票是1602年的事,比英國東印度公司晚。這兩家公司的股票票麵價值應該是與持股數量等同的,即一個通用貨幣單位等同於1股。也就是說,假定1張票麵1000股的股票憑證,就等同於1000英鎊的貨幣價值;或者說票麵價值1000英鎊的1張股票,即是1000股的持股憑證。
雖然在大約18世紀六七十年代時,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股票每股曾達到1000英鎊的價格,但那是由於後來公司股票所包含的資產增加了。不過最重要的還不是每股實際資產,而是股票對應的股東法庭的投票權,即1股股票具有相應的1票投票權。這個投票權可以決定公司的董事人選,而公司董事會實際上就是孟加拉和印度的最高統治機構。這與股票當初的發行價格並不是一回事。
2010年9月,一名荷蘭大學生在荷蘭北部小城霍倫的西弗裏斯檔案館發現了一張荷蘭東印度公司發行的股票憑證,股票持有人為彼得·哈爾門鬆,票麵價值為150荷蘭盾,股票發行時間是1606年9月9日,發行地點就在霍倫。學者鑒定,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股票憑證,以前發現的三張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票憑證都沒有這張時間早。[ 《荷蘭發現世界上最古老股票》,新華網,海牙2010年9月9日電。]
在股票交易所誕生以後的很長時間裏,公司公開發行股票的數量一般都等同於單位通用貨幣數量。這種按股票票麵價值發行股票的方式就是等價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