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心貓經常因為搗蛋、淘氣而受到爸媽的責罵,在“因唱歌壞事的‘我’”、“喜歡多動的‘蛆’”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這些小作者筆下的人物生動鮮活,讓我很受啟發。認真看看這一小節裏的文章,想想你是不是也同我一樣,從中學到了什麼呢?是不是可以從中受到啟發,讓筆下的人物變得個性十足呢?

煩人的“鄰居”

山東省臨沂市師範附小 張 渠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可是我不這麼認為。

就拿我們班來說吧,實在是受“近鄰”的危害不輕。上學期,我們的近鄰(樓下)是六年級的學生,個個人高馬大,女生俊俏秀麗,男生瀟灑俊逸,隻是假若不小心招惹了他們,那他們可是橫眉冷對、怒氣衝天的。特別是下了課,叫喊聲、吵鬧聲、跺腳聲、拍手聲如雷貫耳,真是不勝其煩。再說這樓梯是我們如廁的必經之地,每當我們和他們狹路相逢,看見他們那粗壯的身體、碩大的拳頭、恐嚇的眼神,我們就不寒而栗,乖乖地讓路。人家“吃地瓜專揀軟的捏”,誰讓咱比人家矮一截,我們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暑假後開學,六年級的學生走了,我們想,這回我們可以解放了吧,終於可以挺直腰杆走路了。可沒想到,這回的“近鄰”成了一夥一年級的小學生,別看他們白白胖胖、弱弱小小的,可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別看他們人小,那聲音可絕對不小。上課時,那“ɑ—o—e”聲可衝天,下了課,那尖尖的、直衝腦門的叫聲絕對灌滿整個樓道。特別是在那要命的樓梯上,經常與他們這夥小毛頭不期而遇。可這回,我們還是挺不直腰杆,因為這夥小毛頭簡直是瓷娃娃,隻準看,不準碰,稍有動作,略一瞪眼,便會落個以大欺小的嫌疑。弄不好,再被他們向老師告一狀,更有甚者,給我們班主任陳老師打個小報告,那可真得吃不了兜著走了,不僅會“獲得”一通教訓,還得落個“霸王”的美名。沒辦法,我們隻得側側身:“你請!”……

您說,大的不能惹,小的不敢碰,我們該何去何從?唉,隻得忍哪!你說煩不煩?

(指導老師:陳 娟)

如此“鄰居”的確挺煩人的,在作者的筆下,先前的鄰居有“粗壯的身體、碩大的拳頭、恐嚇的眼神”……後來的鄰居“是瓷娃娃,隻準看,不準碰”……語言幽默、誇張,很形象地表現出了“鄰居”的煩人,很吸引人。

鄰居

湖南省長沙市燕山小學 劉炳元

他,一個大塊頭,就是我朝夕相處的鄰居——王勤。

我和王勤不僅是鄰居,還是課外英語培訓班的同學。不知怎的,王勤總是把“單元音”和“雙元音”給搞混,弄出一些令人捧腹大笑的事情,因此,王勤成為了同學們課間的笑柄。

我曾試著過去幫助王勤,可他總是笑笑,然後不聲不響地走開,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一天傍晚,我去找王勤玩耍。可剛一踏進他家大門,就聽到一陣陣不熟練的讀課文的聲音,原來王勤在練習英語發音。他見我到來,連忙客氣地說:“你來得正好,我正缺一個小老師呢,快來幫幫我。”

一小時過去了,兩小時過去了……終於,王勤的讀音純熟起來,他基本上能完整地把英語的音標讀出,再也不像以前那樣看見英語就恐懼了。

我準備回家。臨走前,我問王勤:“你為什麼對別人的譏笑一點都不生氣呢?”他思索了一下,麵帶微笑地回答道:“生氣又有什麼用,隻有努力地改進,讓別人不再譏笑你,這才行。”

他的這句話一直留在我心中。正所謂:陽光總在風雨後,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付出,怎會有回報?科學家經過努力的鑽研,創造出新發明;農業專家經過無數次思考,使莊稼年年豐收;體育運動員經過一次又一次艱苦的訓練,創下了新的奧林匹克紀錄……從失敗中總結經驗,邁向成功!

這就是他,我的鄰居王勤——一個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少年。

文章刻畫的是一個“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鄰居。作者抓住“學英語”這件事情,描述了鄰居王勤學英語的艱辛,突出了他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個性,很有啟示作用。“沒有付出,怎會有回報”,“從失敗中總結經驗,邁向成功”。文章由王勤學英語的故事刻畫人物形象,同時展示了這樣一個有教育意義的道理。

大家都叫她饞貓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三發電廠小學 張寒琦

我有個好朋友叫咪咪,我認為她是天底下最饞的人。平時她總愛向我要吃的,無論是小食品還是水果,她隻要一看到我張嘴吃就伸出小手等待著我的“施舍”。你看她那樣兒,一張尖尖的小嘴兒,還真像個小饞貓。

有一次,我上學時偷偷地帶了一根棒棒糖,準備課間休息時吃。可當看到她的那本《一千零一夜》時,我如饑似渴,真想搶過來看個夠,就湊過去問她:“我把棒棒糖給你吃,你能把《一千零一夜》這本書借我看一天嗎?”開始她隻是搖頭,沒有爽快地回答我,可她的眼睛早就死死地盯著我的棒棒糖了。我心想:一個地地道道的饞貓,你肯定會答應的。我把棒棒糖遞到了她手裏,她如獲至寶,一下子把棒棒糖攥在了手裏,二話沒說就把書給了我。看她那樣子好像幾輩子沒吃過這東西似的,口水都流出來了。我和囡囡看了有點想笑,但還是忍住了。

下課鈴剛響,她就要吃,我害怕被值周生抓住,不但自己看不成書,還要被老師追究責任,就急忙對她說:“別現在吃,等中午放學時再吃吧。”她聽了不情願地把棒棒糖放到衣袋裏,手也跟棒棒糖一起放在衣袋裏不肯拿出來,生怕棒棒糖跑掉了似的。

隨後,我們一起去了衛生間,她趁我沒注意,悄悄地剝開糖紙就要往嘴裏放,可又怕我看見,一緊張,沒吃到嘴的棒棒糖“啪”的一聲掉在了衛生間的地上。她帶著哭腔說:“我的棒棒糖呀,你怎麼掉到這裏了?”我和囡囡笑得直不起腰來。我說:“誰叫你現在吃呀?活該!都怪你嘴饞!”“就是,活該!”囡囡附和道。而咪咪一聲不吭,一直蹲在衛生間的地上心疼地看著棒棒糖,手向前伸著,恨不得把棒棒糖從衛生間的地上撿起來。看她那可憐相,當時我真想再買一根棒棒糖給她吃。站在我身旁的丹丹大笑著說:“想不到咪咪還真饞!”

小饞貓,還是把你的毛病改改吧!否則,你真的要得饞病了。

(指導老師:舒 也)

文章不遺餘力地刻畫一個“饞”字,整個篇幅圍繞“饞貓”饞的個性展開,語言誇張,鮮明突出,且描寫細膩,惟妙惟肖。細節描寫突出了人物“饞”的個性,達到很好的表達效果。

俺是一頭小“豬”

山東省臨沂市師範附小 朱青青

唉,說來真不好意思。俺呀,姓朱,雖說跟“豬”同音,但好歹跟朱德總司令沾了點光、揚了點眉、吐了點氣,可無奈的是俺還屬豬。聽說我一生下來,一丁姓阿姨來看我,給我取了個名字叫朱珠(諧音“豬豬”)。多虧爹娘明智,我才會有了“朱青青”的美名,竹子青青,多美呀!咋樣?想不想認識俺這頭小豬?下麵就是我采擷的幾朵小豬生活“浪花”,隻要看過之後,你就會對俺有個大致的了解。

其一,俺忌諱“豬”

聽奶奶說,那時俺才兩歲,奶奶推俺到馬路上去看汽車,順便“見識見識”路口彭伯伯家裏養的那兩頭大肥豬。那日,奶奶指著兩頭在屎尿中打滾的豬對俺說:“青青,你看,你們(包括我爸、我爺爺)就是這豬!”平時,聽人家叫小豬、小豬的,也不覺得什麼,可那天一看那又髒又臭的東西竟和俺是同類,我禁不住放聲大哭,並喊:“俺不姓豬!”隨後,我又得出結論:姓“牛”也比姓“豬”強。回家後,我便給爸爸改姓為“牛”,爸爸便由“朱林海”搖身一變成為“牛林海”了。

其二,俺是一頭小髒“豬”、饞“豬”

俺姓朱,說俺是“豬”俺不服,可現實生活中俺實在跟那東西沾點邊,有共性,那便是:髒!饞!俺特不願意洗澡。夏天倒還罷了,一到冬天,想到那讓人直起雞皮疙瘩的冷風,想到“惡母”為了讓我學遊泳故意淋到臉上、灌到鼻孔中的水,我就不寒而栗。所以,一到冬天,一星期、兩星期不洗澡是常事,一月不洗、兩月不洗澡的時候也不是沒有,直到媽媽實在看不下去了,老師也直翻看我的衣領,我才同意媽媽帶我到姨媽家,由姨媽給我“搓巴、搓巴”。據“惡母”反映,我身上的泥排著隊往下掉,足足能肥一畝田。我當然不服,白了她一眼:“你的搓洗方式不對,俺這是叫你給逼的!”

俺還跟豬有一共性——饞。師院裏一阿姨做的娃娃頭蛋糕特好吃,我幾天就得打一次牙祭,且一次就是四個(一斤)。平時吃飯,也總是目不斜視,隻盯飯菜,手嘴並用,一會兒半桌飯菜就被我一掃而光。這不,就剛才,十分鍾工夫,兩個饃饃、一碗稀飯加兩盤菜進了我的“豬肚”。老爸總嫌我吃得快,經常說:“好閨女,慢慢吃,別噎著!”可我哪管得了那麼多,肚子餓著,心慌呀!

這一通吃不打緊,每每我一站起身來,“惡母”就會一通數落,什麼落下的飯粒能喂飽一隻狗啦、剛換的衣服成抹布啦……總之,一個字:煩!成抹布有什麼不好?又省得你打掃了。不過,也不怨我老媽生氣,每每我的衣服往盆裏一放,沾上點水(不用放洗衣粉),不出幾秒鍾,立馬成醬油,不信你嚐嚐。

其三,俺是一頭挺聰明的“豬”

俺不是豬,豬隻知吃睡,俺還會學習哩;俺不隻會學習,俺學得還不錯呢。俺今年才九歲,可已經上五年級了,而且成績還不錯呢。可不是吹的,一、二年級考雙百是常事,高年級才“墮落”到前十名;剛剛過去的期中考試,俺還考了個第二呢。而且,俺的二胡已到五級了,俺的文章還常常被發表呢。咋樣?俺這頭“小豬”還算得上聰明吧。

其四,俺還是一頭好客、重友的“豬”

反正,俺從出生那天起,就已經跟“豬”有了不解之緣,俺已經不在乎了。不過,你不知道吧,俺還是隻挺好客、很重友情的“豬”哩!無論平時還是假期裏,我往家裏領的“狐朋狗友”可是一大“窩”哩,反正我媽是我們的“老班”,我提供機會讓她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她感謝我還來不及呢!

尾聲:咋樣?想不想和俺這頭“小豬”交朋友?

(指導老師:陳 娟)

文章篇幅較長,采取分節論述的結構,每一個小節表現了“我”不同的特點。使人物形象飽滿,且文章結構條理清楚。小節的小標題具有概括性,使讀者一目了然。“我”具有的可愛個性使人忍俊不禁,語言幽默滑稽,很新穎,很吸引人。

古怪的小家夥

福建省安溪縣實驗小學 李澤揚

一個小家夥,她小小的個頭,才三歲,剛會說話。她的外貌蠻可愛的:白裏透紅的小臉,一頭烏黑的頭發,兩條清秀的眉毛,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稍扁的鼻子下鑲嵌著一張櫻桃似的小嘴,那小嘴常常嘰裏咕嚕吐出一些讓人費解的話來。她就是我的小表妹。

說起這個小表妹,恐怕連恐怖分子頭頭本?拉登也懼她三分,遠遠望見,一溜煙兒——逃之夭夭了。記得有一次,她在家沒事幹,順手抓起一張報紙,使出絕招——“九級貓貓爪”,那張新報紙頓時四分五裂了,她呢,卻在一旁偷著樂呢。一旁的外公見了,也隻好望“紙”興歎了。這還不夠,她還使出“超級破壞”招,打開櫥櫃門,把一個泥塑——白頭海雕往地上扔,還好沒壞,她撿起來,使出全身的力氣,把泥塑用力向地上砸。頓時,白頭海雕的頭從頸上滾落了下來,失去了往日的風采。這時的表妹更加放肆了,準備再來一次恐怖活動,小姨從樓上下來了,喝住了她,才阻止了這次恐怖活動的繼續……

說來也怪,一個女孩子本應該文靜些,可她有點像男孩。但是,表妹也有文靜的時候,隻要是熟識的人,她總是有禮貌地稱呼人家,走時還甜甜地說“再見”或者“Bye-bye”;看到她媽媽,就大聲地叫一聲:“媽咪啊!”

嘿,我表妹就是這樣的一個小女孩,一會兒文靜,一會兒大吵大鬧,性格真是古怪,讓人猜不透她的“鬼”心思。

文章開篇描寫了表妹的外貌,極其可愛,接下來轉而進入正題:小家夥的“古怪”——一方麵是“手段殘忍”的“恐怖”活動,一方麵卻是有禮貌的乖乖兒;一會兒大吵大鬧,一會兒文靜,扣住主題“古怪”。觀察細致,描寫細膩,很好地把握了細節,把一個“古怪”的可愛小女孩展現在讀者的眼前。

我名我述

湖北省武漢市魯巷小學 謝康娜

我叫謝康娜,“謝”是隨我爸爸的姓,“康”是爸爸想讓我健健康康的,“娜”是希望我長大以後很漂亮,與婀娜多姿的“娜”字同字不同音,有些人就故意叫我謝康娜(nuó)。媽媽卻說,如果她生了對雙胞胎,就叫“謝天”、“謝地”——因為她“謝天謝地”把我們生出來了。

有時候,我不太喜歡這個名字,因為同學們老叫我“康乃馨”,仔細一想,“康娜”與“康乃”真有點像。我的名字筆畫多,不好寫,每當我為此責怪爸爸時,他總是笑著說:“那給你起名為‘謝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