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人類進化的解讀(3)(1 / 3)

在法國曾經發現過一個尼安德特人的骨架。他的身體嚴重佝僂,說明生前曾患關節炎,不可能從事多少生產勞動。但他的牙齒已經快掉光了,死的時候隻剩下2顆,看來年紀不小了。一個人從開始患病直到骨骼嚴重佝僂,需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那麼在那種野獸與人搏鬥的年代,他肯定受到過同伴的照料。在伊拉克也曾看到過這樣一副人骨,雙臂中隻有左臂正常,他能活到40歲才死,可能生前也得到過別人的照顧。

尼安德特人開始有了埋葬死者的習俗。在法國發現過一男一女兩副骨架,他們被埋在相距50厘米的地方,頭對著頭,男的肩上和頭上壓著扁平的鵝卵石,女的臉朝上,腿彎曲,雙手放在膝蓋上。他們的骨骸長眠的地方,是兩個在紅黃色礫石中挖出來的坑,坑寬70厘米,深30厘米,坑裏填滿了黑色的土。

意大利一個山洞裏也發現過類似的情況,一個尼安德特人的頭骨被埋在一個擴大了的洞裏,周圍整齊地排列著很多石塊。

伊拉克的一個尼安德特人安葬在一個山洞裏,化石周圍發現了大量的植物孢子和花粉的化石,研究發現這裏麵有很多色彩豔麗的花卉。可能是埋葬死者的時候,同伴們在他身邊放滿了各種鮮花。

像這樣的例子還可以找到很多,所有這些看上去都不像是天然形成的,更可能是活著的人通過這些方式來表達對死者的悼念。這說明當時尼安德特人之間的關係已經比較密切,甚至有可能已經聯想到了同伴死去後可能會去的世界了。

除了歐洲的尼安德特人之外,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地區,如中亞、西亞、印度、印度尼西亞,以及非洲地區,都發現了早期智人的蹤跡。

生活在中國的早期智人,保存比較完整的頭骨出自陝西省大荔縣和遼寧省營口縣。此外,位於山西東北部與河北交界的許家窯村、廣東馬壩、山西丁村、湖北長陽等處,也都出土了一些早期智人的化石。其中,許家窯和丁村的遺址中還發現了許多石球,可能是早期智人用來狩獵的工具。

晚期智人

晚期智人的身體結構已經基本上和現在的人類一樣,所以也稱為現代智人或現代人。他們的足跡已經走出了非洲、亞洲和歐洲的低緯度地區,擴展到美洲、澳洲以及一些分散的島嶼。

這時候人類正處於舊石器時代的晚期。他們製造石器的技術又有了新的發展,能夠製造出更加精美的、多種多樣的石器,甚至還會用獸骨製造出魚叉,用來捕魚,夥食就更豐富了。

歐洲的晚期智人出現在距今大約3.5萬年前,法國的克羅馬農人是其典型代表,長得跟現在的白種人比較相似。他們最初是在1868年發現於法國多爾多涅省的克羅馬農洞,故此而得名。後來在德國、英國、意大利、前捷克斯洛伐克和北非的一些地方也有發現。最初找到的克羅馬農人至少包括5個個體,其中一具老年男性頭骨保存完好,腦量在1600毫升左右;從肢骨來看,身體高大,肌肉發達。身高男的180多厘米,女的約167厘米。

克羅馬農人是很成功的獵人,經常獵取馴鹿、野牛、野馬甚至猛獸。他們有時會利用陷阱來捕捉動物,或者把動物趕到懸崖邊,使其墜崖而死。

從他們的文化遺物裏,人們發現了大量藝術品,包括小件的雕刻品、浮雕以及各種動物的雕像,還有許多精美的動物壁畫,如猛獁象、野牛、女人像等。古人類學家們推測,這些藝術品可能跟克羅馬農人祈禱狩獵成功和人丁興旺有關,或許他們已經開始相信魔法或者魔力之類的東西了。

在對舊石器時代藝術的研究中,藝術評論家們普遍認為藝術的起源與早期人類的日常生活和巫術信仰有關。現在發現的大量遠古時代岩壁畫和雕刻作品中,動物形象占有很大的比例,這大概是那時人類對狩獵生活的描述,或許也表達了人們對富足生活的向往。而人的形象在當時的藝術作品中也很常見,有一些表現人與動物的搏鬥,還有很多則被認為是體現了舊石器時代的巫術信仰和渴望種族興旺的生殖崇拜。

在法國的勞塞爾岩洞中,人們發現了六個人物雕刻形象,其中最著名的是一個女性人體形象的浮雕,高46厘米,產於大約3萬年前,被後人稱為“持角杯的維納斯”或“持角杯的女巫”。她右手拿著一隻牛角,左手搭在隆起的腹部上,披肩的長發繞過了她的左肩。從形象上看,她顯然是在主持一種巫術儀式,也許在祈禱本族人狩獵滿載而歸,也許是在祝願氏族的昌盛。

這種典型的女性雕刻形象地表現了原始人類對種族繁衍的崇尚,被認為是原始藝術的開端。中國的晚期智人分布也很廣泛,如北京周口店的山頂洞、廣西柳江、四川資陽、雲南呈貢、貴州穿洞等地,都發現了他們的化石。其中,山頂洞人最為有名。

在周口店的山頂洞,發現了3個完整頭骨和至少8個人的各種化石,通過對這些化石的研究,發現他們是原始的黃種人。其中有一個女性頭骨十分特別,它的腦顱異常的高,而前額又非常之扁,有人甚至據此把它歸屬為太平洋某些群島上的原始人類,但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她就必須遠涉重洋來到北京的山頂洞,這在原始條件下顯然不太可能。後來的研究者認為,更有可能的原因是在她出生之後,父母用帶子纏在她頭上才形成的印痕,就像我們現在的少數民族婦女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