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劉邦肅反4(1 / 1)

第一節:臧荼、利幾

劉邦從當上皇帝到駕崩,他一直忙著幹一件事,平叛。

雖說是解決了項羽那個強大的對手,但是他卻多了無數的敵人。這些人,無時無刻都在窺視他坐下的那把椅子。一不小心,就會有換人的危險,因此,他必須工於心計,必須處處提防。這不光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而是為了發揮權利的作用。

第一個找抽的人】

公園前202年,劉邦西都長安,本來以為可以安心下來。八年的戰亂也該是結束的時候了。但是,顯然劉邦錯了,錯得很透徹,他的一生,注定在戰場上渡過。

公園前202年7月,劉邦收到了急報:燕王臧荼反了。

燕王臧荼是前燕王韓廣的部將,在巨鹿被圍的時候,臧荼奉命帶兵救趙,在項羽取得巨鹿之戰的勝利後,臧荼帶兵隨項羽入關。項羽分封諸侯時,按照入關者有份的原則,封臧荼為燕王。

後來韓信在攻克代國和趙國,開辟北方戰場之後,以廣武君李左車之計降服了燕國。劉邦在垓下與項羽決戰之時,燕國派騎兵幫助過劉邦。所以,劉邦一直是承認燕王臧荼的合法地位的。

現在臧荼鬧著要分家,劉邦作為家長,他是不會同意的。本來劉邦也是九五之尊,是不用親自上戰場的,但是,他依然跨上了戰馬,我們應該佩服他的這種精神。

因此,劉邦被稱為曆史上第一個“禦駕親征”打天下的皇帝,而且還是禦駕親征守天下的皇帝。

劉邦親自掛帥,任周勃為先鋒,酈商為大將軍,灌嬰為車騎將軍。帶領樊噲,夏侯嬰又出發了。

現在的劉邦可以傲視天下。

劉邦知道,項羽之後,再無項羽。臧荼根本不是他的對手,這隻能說是他的敵人。一個微不足道的敵人。

劉邦帶兵直取燕國。

先鋒周勃在易縣與燕軍交鋒,燕軍大敗。

大將軍酈商在龍脫與燕軍的主力交戰,擊退了燕軍。

劉邦帶兵乘勝追擊。活捉燕王臧荼。平定了臧荼之亂。

在劉邦平定燕地後,劉邦封發小盧綰為燕王。其實盧綰的功勞並不大,但因為他和劉邦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從小一直玩到大,感情很是深厚。所以劉邦冊封盧綰為燕王,但是,多年之後,他會發現他的這個決定是錯誤的。

第二個找抽的人】

童年九月,第二個找抽的人出現了,這個人是一個給三分顏色就敢開染坊的人,很是自不量力。他叫利幾。

利幾並不是劉邦的舊臣,他以前的老板是劉邦的老對手項羽,在項羽戰敗,自刎烏江後,利己主動投降了劉邦,當時的利幾是陳縣縣令,他到還是一個識時務的人,主動投降。不投降也打不過劉邦啊,投降還可以封侯拜相,何樂而不為?當時劉邦對降將是有優厚待遇的,既可以保證工作,還能飛黃騰達,一路凱歌,劉邦封他為穎川侯。

那麼好的待遇,利幾為何要反呢?原因很簡單,主要是他的心理素質不行。沉不住氣,被嚇反的。

事情是從一件例行公事的過程開始的。

劉邦稱帝後,按慣例,要和那些被分封的諸侯們見過麵,熟悉熟悉,打過照麵,以便加深感情。

但劉邦是皇帝,不可能一家一家的到他們封地去竄門,那樣的話還不如讓他們來當皇帝得了。因此,劉邦就按照那個封侯的記錄點名,從前麵開始,按照功勞大小,位次高低的順序。被點到的,必須去長安見皇帝,讓皇帝看看長什麼樣子(哪天反了好打你,不然到時不認識),輪到利幾的時候,這小子發慌了,關鍵時候掉鏈子。

他不知道劉邦召他幹什麼,他隻知道,自己曾是項羽的手下,是投降過來的,難道劉邦要對他下手了。

其實,他大可放心,皇帝殺他也不出名,他隻是一個沒有多少兵權的穎川侯。劉邦是不會對他下殺手的。

可利幾是個讓人無法理解的人,沒有兵權,他竟然向劉邦豎起了反旗,挑戰皇帝的權威,這真是找死不好意思說。這是讓劉邦為難的一件事,並不是因為害怕利幾而為難,他是在想,這家夥是糊塗了還是腦子灌水了,或者還是他真有勇氣,憑幾個家丁就想造反,鳥槍也想當大炮使。佩服佩服。

劉邦對於造反的人,不管大小,一視同仁,都會親自出馬的。

接招吧,利幾。

由於利幾和劉邦不是一個級別的,他始終沒有接住劉邦的這一招。最後就給劉邦滅了,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