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來到街亭後,巡視了一番,對諸葛亮讓他防守這裏不屑一顧。他暗想,丞相實在是過於多慮了,這麼偏僻的地方,魏軍不可能來攻擊。部下王平看到馬謖並沒有做任何部署,就勸他趕快到山下布陣。
馬謖不以為然地說:“哪用得著去山下布陣?你沒看到前麵有一座孤山嗎,這正是上天賜給我們的屏障,我們隻要在那山上駐紮就萬無一失了。兵法說:‘憑高視下,勢如破竹’。”
王平說:“參軍如此想就錯了,那座山前無進路,後無退路,萬一魏軍在山下團團包圍,斷了我們的水源,我們就無力反抗了。請您按照丞相吩咐,依山傍水,巧布精兵。”
馬謖不僅不聽勸阻,反而嘲笑說:“馬謖通曉兵法,世人皆知,連丞相有時還得請教於我,而你王平生長戎旅,手不能書,知何兵法?置死地而後生,這是兵家常識,我將大軍布於山上,使之絕無反顧,這正是致勝之秘訣。”王平再次勸阻,馬謖不再理會他,徑自將大軍布於山上。
張郃進軍街亭,偵察到馬謖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揮兵切斷水源,掐斷糧道,將馬謖部隊圍困於山上,然後縱火燒山。蜀軍饑渴難忍,軍心渙散,不戰自亂。馬謖乘著混亂,迅速逃走。
此時,據守在箕穀的趙雲、鄧芝也被曹真攻打得有點招架不住,但是趙雲及時把軍用倉庫所在地,赤崖以北的棧道全部燒毀,使魏軍無法繼續追擊。同時他極力保護軍備,沒有造成太重大的損失。
諸葛亮非常懊悔當初沒有聽從劉備不可重用馬謖的勸告,後又不顧眾將的反對執意命馬謖守街亭,才導致這樣不可彌補的損失。現在按照軍法,也不得不處死馬謖。
臨刑前,諸葛亮流著眼淚對他說:“我屢次囑咐你,街亭是我們勝敗的關鍵,要全力防守,你卻自以為精通兵法,不聽勸阻。如今軍敗將亡,這全是你一人之過。今天我如果不殺你,又怎麼能平服眾人的怒氣?”
說完,便命左右侍衛將他拖出斬首,馬謖嚎啕大哭道:“丞相待我如子,我也視丞相為父,如今我是死有餘辜,但願丞相能像寬厚待我一樣,多照顧我家中的婦孺。”
諸葛亮對馬謖說:“我和你情同手足,你的孩子便是我的孩子,你不必再多說了。”
左右侍衛將馬謖推出轅門,正準備要落刀時,參軍蔣琬恰從成都趕到,看到這種情形,忙命刀下留人,馬上晉見諸葛亮說:“春秋晉楚相爭的時候,楚國殺了兵敗的大將得臣,正中晉文公的下懷。如今天下還未平定,就殺掉馬謖這種人才,不是很可惜嗎?”
諸葛亮流著淚回答說:“從前孫武所以能夠製勝於天下,是因為軍律嚴明的緣故。現在四海紛爭,正要開始作戰,如果不嚴申軍令,如何能夠服眾呢?”
這時,侍從稟告已將馬謖斬首,諸葛亮聽後大哭不已,蔣琬問道:“馬謖既然罪有應得,丞相又為何如此傷心呢?”
諸葛亮說:“我並不是為馬謖而傷心,我隻是想起先帝在白帝城病危時曾提醒我,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不能重用。今日果然應驗了先帝的看法,我追思先帝的聖明,懊悔不已!”
諸葛亮斬了馬謖後,同時擢升王平為參軍,統領南夷五部“飛軍”之兵。
趙雲、鄧芝的部隊也在箕穀戰敗,因為趙雲退兵時仍有部隊在後麵堅守,所以損失不大,但也因此被貶為鎮軍將軍。諸葛亮問鄧芝道:“街亭失利,大軍敗退,兵將不可收拾,但是箕穀戰敗部隊撤退,兵將依然齊整如初,是什麼原因呢?”鄧芝說:“趙雲親自在部隊後麵拒敵,軍需物資一點都沒有拋棄,兵將沒有緣由散亂。”
趙雲有軍資和剩餘的絹帛,諸葛亮想將其用來分給將士,趙雲說:“軍事上沒有勝利,為什麼要有賞賜,這些物資請全部存入赤岸庫,等到十月用作冬季犒勞品。”諸葛亮很讚同這個意見。
司馬懿一直是諸葛亮北伐的大患,由於之前魏國連連戰敗,曹睿命司馬懿帶兵與蜀軍相抗。諸葛亮聽聞這個消息後,又加上街亭失守,命大軍退回漢中,第一次北伐不得不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