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如果非得要移民的話,塞浦路斯的性價比似乎也是很值的。就如文中所說,投資移民塞浦路斯還有多種投資方式,包括投資牧場等,但與其他移民國比沒有什麼優勢,也沒有吸引力,但30萬歐元購房移民的確是它很吸引移民的地方,也算“獨到”之處了,是它成為近期熱門的移民國的唯一原因。
投資移民的故事暫時告一段落,我們現在應該說什麼呢?技術移民!如果投資移民是極少的一部分人能夠做到的,其他——婚姻移民、親屬移民等需要相對特殊的條件,作為大多數人,技術移民的操作性更強,它實際上也是所占比例最大的方式。
那麼,技術移民難嗎?不易,也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難——序言裏已經批評了精英說,這裏依然再補充兩句:在中國是精英,就往往說明在中國過得不錯,移民的意願通常就降低了,至少沒有那麼急迫、強烈。況且,他們在國外未必是精英,往往需要幾年的打拚才能重新變成精英。況且,大多數精英本來就沒有移民的想法。所以,不要怕,隻要具備一定條件,你就可以移民。
擔保技術移民——掂著鍋鏟到美國:我是一個廚師,已經移民美國了。不是偷渡,是技術移民。我不太懂英語,不太有文化,就一個高中學曆,咋地,這樣就不能移民了?
移民也是可以遺傳的。我來自著名的僑鄉福建莆田,不說移民海外的人有多少,僅僅是歸僑、僑眷就占莆田總人口的10%。是啊,沒有移民也就沒有海歸了。我的確沒有遺傳到另一種基因,莆田曆史上出了2400多名進士、22名狀元、15名宰相、近70名尚書。我要競選美國總統是沒有指望了。
我18歲高中畢業就到廚師學校學習,之後,幹了七年。
廚師是一個很累的活兒,冬天還好一點,熱天就悲慘了。我們就以一般的酒樓來說,通常一進入配菜間,一股股熱氣與油氣、酸甜苦辣的氣息就撲麵而來,再入烹飪間時,那才叫熱浪滾滾。一個30平方米的炒菜間,有10多個灶,都突突冒火,起火、下鍋、翻炒、加火,熱氣、油煙迅速籠罩全身,臉被爐火烤得發燙,後背濕透,額頭的汗水也開始順著臉頰往下淌,脖子上的毛巾不停地擦。這裏溫度最高時可以達到50℃以上,但火是不能停的,手上家夥也是不能停的,慢了要焦。油鍋、鐵鏟、抽油煙機讓整個烹飪間充滿著亂七八糟的聲音,就像在打一場阻擊戰。所以回到家,一般我是不做菜的,不想下那個廚房了。
廚師也有裝雅的時候,紅蘿卜白蘿卜都可以雕花刻柳。我們哪有多少想象力啊,很搞笑,是沒有想象力的人在給有想象力的客人們提供藝術品。
這樣環境下的人們,似乎火氣也比較重,沒有多大官職,等級卻很森嚴——級別高的廚師對待等級低的,特別是學徒,從來不好好說話,吼叫是常有的事,像叫兒子一樣,甚至要點煙、送水,隻差喂飯了。不過,客人卻又是他們的老子,菜做得不好,客人摔盤子,可以直接到廚房大罵,因為他們是付了錢的。
廚師職業也是熱門職業,薪水高。可是廚師的門檻低,也通常是農民工幹的活,競爭激烈。中低檔大廚師的工資都不高,僅僅借助廚師這一門手藝賺錢混日子。隻有少部分人憑借其特殊的一身武功,卻也在江湖上成了高薪階層。
中高級廚師(四級以上)待遇方麵高了很多,地位也高,一個主廚專門配備一個幫廚,主廚隻負責炒菜,其他事則一概不管。他們的工作壓力則大了不少,特別是中高檔酒樓對菜肴的色、香、味、形等要求較高,許多菜的原料也相對貴重,做不好酒樓就賠了。所以,許多酒樓都製定了比較嚴格的懲罰措施,扣罰獎金、調換工作崗位等,有的挨刀砍腦殼的老板甚至讓服務員用筆記住哪一桌子哪道菜是哪位廚師做的。
我是科班出身,烹飪學校畢業,是中廚,主閩菜,輔川菜,有幾道自己創造的菜。若根據廚師的水平及工作環境來分,做了七年才混上高級廚師(國家職業資格證三級,如果硬以工程師套的話,就相當一個助工,算個屁,上麵還有技師、高級技師等),要達到各種等級標準是非常不容易了,需要長年累月的摸索和積累,並通過專門的培訓和考試。普通廚師一般在街頭小巷的快餐店、飲食店及部分小酒樓工作,而中高級廚師則一般在大中型或中高檔酒樓及飯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