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輪到我們進去了,進門後還有長長的走道。我們被帶到其中一間辦公室,裏麵坐著一個中國婦人,她自我介紹說是翻譯,移民官馬上到,讓我們先坐等。很快移民官進來了,就是剛才那位女士。
她坐定後簡單地翻閱了一下我們材料,抬頭自我介紹,麵試正式開始。突然她眼睛看向了我“XOXOXOXOXO”說了一句話,我當時就蒙了:“怎麼從我開始啊?”我腦袋裏一片空白,就呆呆地看著她。我看到她收斂了微笑,嚴肅地看著我,帶著質疑。
這時老公拿上一份材料與她搭話,移民官製止他並示意她在問我話,你不要回答。老公趕緊說了句什麼,移民官把注意力轉到了文件上,看了一會兒後開始與老公交談。
老公和她的交談很順暢,移民官的臉色漸漸緩和。老公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關於蒙特利爾的節日資料,講述我們對那兒的向往。移民官一直微笑地看著我老公,從她眼神裏我能感覺她很欣賞我老公。那一刻我也好欣賞我老公啊,看他側身而坐,穿著西裝,戴著眼鏡,清爽的發型,手拿材料,邊說邊做著手勢的樣子帥極了,以前怎麼沒發現他這麼帥呢?嗬嗬……
約莫15分鍾後,移民官微笑著說了句什麼,老公高興地與她握手表示感謝。我知道肯定成功了。移民官低頭簽署文件,老公握住我的手得意地看向我,我特敬佩地望著他微笑。沒想到這一幕被移民官盡收眼底,她打趣地把我們的神情學了一番,哈哈直笑。她說能感覺出來我們感情很好,這點非常重要,希望我們到了加拿大後能一樣這麼恩愛。
很多新移民都短登,把太太或是老公留在加拿大,自己來回飛。我們也打算這樣做,好歹目前他一年能拿到10多萬工資。但我爸媽強烈反對,主要是他們不放心我一個人在異國他鄉。再則趁著年輕盡快過去熟悉環境,讀書找工作,賺錢總是有辦法,實在不行還有家裏支持著。
我們一條心長登加拿大。2005年的6月,我們簡單地擺了酒宴,帶著激動和不安的心情飛向加拿大。登陸那年我24歲,老公26歲,多美好的年紀啊!
任我評說:移民其實可以不必那樣麻煩:很樂意評論這篇文章,心裏在暗自羞怯的同時,也感覺竊喜。羞怯是因為我與文中的老公同歲了,可還沒有拿到法國綠卡,算了一下,已經花了100多萬了。竊喜是因為他們當初是想留學法國的,他們這個願望還沒有實現呢。
法國不是典型的移民國家,所以很難,留學幾乎是唯一的途徑,除非很有錢,或者有親屬在法國等。
不過,如果是一般移民的話,看不出法國好,還是加拿大好。如果是本年度,2012年才想移民的話,那移民加拿大更好,因為法國經濟在歐債危機中,很可憐的。奧朗德當選總統又怎麼樣?把薩科齊趕走,德國總理默克爾與之“再婚”,成了“默朗德”,又怎麼樣?還不是患難“夫妻”,就是恩恩愛愛,又怎麼樣?
如果讓我們把移民的國家交換一下,我同意,我願意去加拿大。嗬嗬,我還沒有綠卡呢?臨時的要不要?
文中這對夫妻,就移民的年齡來說,相當於讀書時的跳級,相當於15歲就讀大學了。至少他們就沒有浪費一點時間,她老公就算沒有讀研,22歲大學畢業,加上四年的工作經曆,移民也算是正合適吧。
相信他們也有一些遺憾,她老公在國內混得真挺不錯的,26歲年薪就10多萬了,雖然與加拿大同行的收入相比還是少了點,可那是絕對值。但要說相對的生活質量,這樣的收入水平,在國內肯定要高許多。原因就是,去了加拿大能在近期找到合適的專業工作嗎?可能要拚搏多年。可是如果在國內也拚搏多年,收入又會達到什麼水平呢?不知道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還是那句話,是人才通常在哪裏都是人才,除了在國內依靠關係混的那一種人。所以,相信這對人兒在加拿大也一定會過得很好。
說了技術移民的事,我們再說一說婚姻移民,這也是移民的一種方式,即通過與外國人或具有國外永久居住權的人結婚而移民。這種說法顯然是有嚴重缺陷的——仿佛人們是因為要達到移民的目的,才選擇與外國人結婚的,這與許多假結婚案例就有相似之處了。對於大多數人,是因為愛、因為婚姻,兩個人需要共同生活在一起,才選擇了移民。
當然,婚姻移民的目的地國往往是經濟發達國家占絕對多數,這隻能說明現代婚姻的複雜性——婚姻除相互廝守外,為了很好地生活,擇偶時就把一定的經濟能力作為條件,在此基礎上再談愛情、再談婚姻,這是一個極其普遍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