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登陸 (9)(1 / 3)

回報——在澳大利亞,投資低回報的幸福:我是澳大利亞163投資移民,我不能說很成功,但完成了投資略微贏利,我是慶幸的,但我相信163失敗的多——為什麼?金融危機之後,在澳大利亞的生意不好做,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亞對於我是陌生的,你拿什麼與當地人競爭?就如你去澳大利亞開出租車,不說別的,道路你都不熟悉,東問西問,你一天能拉幾趟?其實,登陸澳大利亞之前,甚至獲得163簽證之前,投資什麼行業就在我們(兩口子)心裏有譜了。

我們一家為何選擇投資澳大利亞?針對幾個主要移民國來說吧,應該說投資加拿大最穩定,借錢給該政府,損失幾年的利息。我是中國南方人,怕冷,一想到自己被關在冰箱速凍室裏,自己就先嚇死了,我不考慮移民那裏。還有一個原因,我不甘心花那麼多利息,隻出不進。投資美國不僅風險大,而且風險不受自己左右,那麼就投資澳大利亞了,自己創業。其他國家,如新加坡、英國等,人多、國家小,競爭更激烈且發展空間不大——如果考慮到今後可以向其他行業發展的話。

首先排除了加拿大,因為聽說那裏很冷,我們都有點怕冷,美國排除的原因是聽說那裏的人都可以有槍,擔心治安不好,新加坡是不錯。但是總感覺沒有衝出亞洲走向世界,所以我們最終選擇了澳大利亞,因為那裏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氣候不錯。其實我們潛意識裏早就有這個想法,一直沒有真正去實施,隨著手機裏不斷有移民的短信收到,終於有一天,我們要付諸實施了。

首先我要說,如果完全是聽信中介的話失敗了,那說明自己本身就不是做生意的料,失敗是必然的。這個世界上,絕對多數的人都是站在自身的職業、自身的利益上說話的,這都不懂,做什麼生意?

自己的事太多,移民又離不開中介,他說他的,你聽你的,怎麼做,自己拿主意。

登陸前後,此中介像對許多失敗的投資者說的一樣:澳大利亞移民相關部門會介紹贏利的生意給你們做,超市、餐館、咖啡館、加油站、烤雞店、電器商店、雜貨店、燒烤店等,再請當地的職業經理人打理,自己實在不用操很多心的,澳大利亞法治也健全,隻等兩年後拿PR了。有這樣的好事,人人都當老板得了,還要我們移民做什麼?

2010年暑假,我們一家三口人登陸墨爾本,隻是去考察,也順便觀光。不過,之前我們兩口子就確定了,生意的重心一定是放在國內的,澳大利亞的生意保守一些,目的是移民,能賺錢固然好,不賠也可以接受,但一定不能冒進。老公自認為能力強,守在國內,我去澳大利亞創業。

到了澳大利亞,我們也如中介所說的去看看他們推薦的業種業態,還去一家要轉讓的咖啡館坐了一個小時,也與老板假裝談了一下,閉著眼睛殺人家的價,直砍得對方直叫。不同意轉讓就算了,我們走。但我們大概知道了底價。

我們還看了一家台灣老板開的冷飲店,200平方米左右,一家人打理外,另外雇用了三個侍者。他們說每周的營業額有12000刀上下,相信嗎?沒有理由相信,也沒有理由不相信。不過,查看了一下他們與前者的轉讓合同,我與老公對視了一下,笑了——他們才轉讓了不到三個月——都驚訝了,為什麼這樣快就轉手?此外,他們也是163移民!

我們一家馬不停蹄地考察了一個月,觀光很少,這也是要從小培養我們家的接班人了解如何做生意。

我們更加堅定最早的判斷和打算,做我們了解的,與中國有關的貿易,也就是中國需要進口的貿易,鐵礦砂、氧化鋁、煤、羊毛、葡萄酒……

第二次再到澳大利亞時,我們注冊了一家進出口貿易公司,我也在此留下了。望著老公走進機場,我竟然像戀愛時送別一樣,舉起手來招了幾下,老公也招了幾下。我知道我被他拋在這裏了,自己的責任重大。在澳大利亞期間,他已經盡量多地與我完成了辦公司的事宜,比如租房,並招聘了一位業務經理人,也是華人。

由於是摸石頭過河,由於開始隻是一塊試驗田,由於主要是為了移民,我把場麵鋪小一些,盡量少請人,開始時也隻請了一位業務經理和一位家政。到墨爾本後,我是公司老板,卻更像一個業務員——準確地說,是沒有業務的業務員,隻是在了解向中國出口的產品和渠道。開始的那兩個月是這樣,同時,也在等待著老公從國內發來的需求信息,可國內的公司聯係國內的需要本身也要一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