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程咬金說:“刀下留人!”對薛剛說:“元帥不必發怒,老夫有一言相告。”薛剛說:“老千歲有何話說?薛剛領教。”咬金說:“潼關盛元傑乃是忠厚君子,況且他女兒美貌,又有寶圈阻住潼關,長安何日得進?父兄之仇難報。況且名門舊族,正好匹配。待進了潼關,長安指日可破,父母之仇可報,爾弟隻生一子,若斬了他,去其手足,依老夫之言,待吾喚孫兒程千忠為媒,成就秦晉,共討偽周,此乃全美。”薛剛聽了甚喜,開言說道:“果然我失於算計。”吩咐放了綁,令薛孝拜了咬金,此話不表。
再言盛蘭英見薛孝回軍,收了圈兒,回進關中,來見父親。盛虎、盛彪弟兄二人在關外掠陣,見妹子打死薛飛,打走薛葵,心中大喜。又見妹子在陣上與薛孝當麵議親,心中大怒。一見妹子進關來到堂上,二人各拖出寶劍來斬蘭英。蘭英也拔出劍來擋住,元傑大喝住。盛虎說:“這賤人如此無恥,在陣上私自對親。”一一說了,元傑說:“我兒你不知,為父的本是大唐臣子,今武後滅唐改周,武三思喪師辱國,又失三關。目下小主在房州,不久為帝,難道我助周不成?況且薛氏弟兄世代忠良,赤心為國,武後將他滿門斬首,難道他子孫不要報仇麼?你妹子的師父金刀聖母對我言過,後來與薛孝有姻緣之分。前生已定,孩兒不必如此。”盛虎聽了,默默無言。盛龍說:“明媒正娶的好,陣上對親,豈非苟合?還要三思。”正在此言談,有軍士報進說:“啟總爺,關外有魯國公之孫程千忠將軍要見。”元傑問道:“他帶多少人來?”軍士說:“他一人一騎,四名家丁跟隨。”說:“既如此,大孩兒出去請進來。”盛龍領命,接進千忠,來到堂上,賓主相見。
這程千忠也有七旬之外年紀,頭發斑白,與元傑年紀差不多。元傑見了程千忠說:“將軍到賤地,有何見教?”千忠說起求親一事,“與薛孝為媒,與令愛求婚。”元傑滿口應承。將庚帖送過。千忠接了回去。次日薛剛親送薛孝同諸將進關。正是黃道吉日,作樂掛彩,當日就在盛府成親。此話不表。
如今潼關上扯起大唐忠孝王旗號,停留半月起兵,竟往臨潼關。三軍司命,浩浩蕩蕩,大隊人馬,殺奔潼關,離城十裏,放炮停行,一聲炮響,安營已畢,明日開兵。
再講臨潼關離長安二百餘裏,若臨潼關一破,長安就不能保,這鎮守總兵官名陳元泰。這一日升堂,有探了報進說:“老爺,不好了!薛剛打破潼關,已到臨潼關了。請爺定奪。”陳元泰不聽猶可,聽了此言,唬得魂飛魄散,手足無措。想臨潼關乃小小關津,怎能擋住大兵?況且兵微將寡,不如上表進京求救。關上多加灰瓶、石子,緊閉關門,不與你交戰,待朝廷救兵到了,然後開兵。
差官星夜到京,見了武三思說:“薛剛打破潼關,事在危急,乞千歲奏明聖上,請救兵保守臨潼關,以退薛兵。”武三思聽了大驚”如今耽擱不住,抱本上殿,奏知天子。武後見表大驚夫色,忙問差官:“薛剛叛賊怎能得到臨潼?”差官奏道:“薛剛先居臨陽,興兵三十萬,其兵不可擋。打破三關,潼關總兵盛元傑獻了潼關,與敵人對親。今兵已到臨潼前了。請旨定奪。”
武後傳旨,如有人退得薛兵者,官封萬戶侯。西班文武閉口不言。連問數次,並無人答應。武後大怒。班中閃出武三思奏道:“臣聞大廈將傾,一人難扶。且今庫藏空虛,都城雖有兵十萬,沒有良將。願陛下張掛榜文,有人退得薛剛,重爵加封,彼此出死力以解此危。”武後說:“此言甚是有理。”一麵將聖諭張掛,一麵整頓兵馬,前去救授保護。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