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考官最怕遇上腦瓜遲鈍的求職者。如果你給主考官留下的是這個印象,大致將就此宣告失敗。因為沒有任何一家公司願意聘用腦瓜遲鈍的人。
有的人在麵試中一問一答,不問就一言不發,是不妥當的。過分沉默會被認為是對他人的談話不感興趣或者能力不強。雖說在人前不該表現得過於伶俐滑頭滑腦,但也不該太沉默。應該懂得什麼時候該認真傾聽,什麼時候又該接上對方的話題,什麼時候回答對方所想了解的問題,不失時機地推銷自己。
良好的麵試有一半要靠聆聽——並非單用耳朵,還包括所有的感官:不僅用頭腦,還得用心靈。聆聽常與說話同等重要。在談話較為沉悶之際,你常常會發現自己心不在焉,錯過了重要的關鍵字句,肢解了聽到的話,甚至先入為主,而忽略了哪個觀點,與你想的完全不同,這都是反應遲鈍的表現。
如果主考官說話的時候,你又垂頭喪氣、冷漠、煩悶明顯地露在你的臉上,這些足以摧毀主考官對你的熱忱和信心。輪到你說話時不論你如何成功地表達自己,一切都是徒勞,因為敗局早已注定。
散文家約瑟夫·阿迪生說:“善良的天性要比機智更令人愉快。”有人把麵試理解為爭取和說服的對象。
不要把麵試談話變成爭論或爭辯,過於熱烈地維護自己,這正是麵試的大敵。
一個應聘者在談話中老用一種爭辯和反駁的語氣:“為什麼不是這樣!”“我認為這種廉潔相當愚蠢!”“我有我的見解,不管你怎麼想。”這種爭辯或許能表現出你的才智、機靈,推理能力和說服能力,你可能在某個問題上辯贏了,但卻引起人的厭煩。
爭辯能拆散人們,贏得一場爭辯而失去一份好的工作,可謂是“因小失大”,麵試的目標不是在談話中取勝,而是要得到工作。
談話中過於“較真兒”,會給人以爭辯的印象。一位主考官很傷腦筋地談到一個應聘者:“天哪!他像一台測試機那樣難以理喻,我每說一句話,他總接著糾正:‘不,這不對,應該是……’我覺得他根本不是來找工作的,而是有意來找茬的。”可想而知,如果給主考官留下這個印象,事情將會是多麼糟糕。
在麵試場上,提問的權力不光是主考官才有的,你也可以提問,問問工作狀況,問問工資待遇。發問之前,先想想你的問題是否具有魅力,是不是主考官早已回答或解釋過,而用不著你再多嘴多舌。千萬不要問一些幼稚的問題。如果你問:“辦公室內是否有衛生間?”“你知道湯姆住在什麼地方?”這些很可能使很好的麵試砸了鍋。
有一些問題,是你在麵試時必須要搞清楚的,但不要無話找話說,沒問題找問題。
幼稚有時候出自於學生腔,老問:“為什麼?”“是不是可以……?”令主考官感到費力而心煩。
麵試是種平等的談判。但無論你怎樣告誡這一點,有些求職者還是不能把自己從被審查的角色中解放出來。他們認定口頭麵試就是口頭審查,所以在整個麵試過程中,他們一直端坐著,目不轉睛,又毫無表情地看著主考官,或者兩手相握,不斷捏弄拇指,或是坐立不安地玩著鑰匙,或是給手表上弦,一切都是表明這人不是來應試的,而是犯了某種罪過,來聽候處理的。他們在回答問題時,也成為被審查的對象,他們的語言簡單到“是”或“不是”,除此之外,不做任何“多餘”的表現。主考官非常頭痛這類應聘者,因為他們麵對的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一種物品或一種機器,主考官都有發表意見、研究人、把握人的欲望,他決不希望麵試變成審查。
二、談判藝術
談判其實就是一個說服或者被說服的過程,它既是口才的角逐,也是智力的較量。
——加利
充分準備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要想在談判桌上掌握主動權、做一個出色的談判者,談判前的準備工作是不可或缺的,首先要了解對方的心理、品性、合作背景及對方的彈性幅度。
例如在國際談判上,要了解對方的談判文化特點,例如,歐洲往往把複雜的談判分解為一個個較小的問題,然後再依次解決;而在許多東方文化中,談判是采取一種通盤考慮的方法。由於不同文化下的商務談判風格差異很大,所以在國際商務談判中,針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商業夥伴,強化基於文化差異的談判管理,對於提高談判效率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