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韶山毛澤東圖書館記(2 / 2)

毛澤東一生酷愛讀書,也許是一種巧合,他在中南海辦公的地方就名菊香書屋。讀書是毛澤東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他平時睡一張大木板床,半張床上卻堆滿了書。他在延安時說:“如果我能再活十年,我就要讀九年零三百五十九天書。”直到去世前七小時他還在閱讀,真正是伴書食,伴書眠,伴書工作,伴書而終。毛去世後從菊香書屋清出九萬多冊書。這些書上有他大量的批注手跡,都一起移送中央檔案館了。而那張與書共眠的大木床則被鄉親們請回了韶山,現保存在離圖書館不遠的毛澤東遺物館。毛晚年視力不好,閱讀困難,他就用自己的稿費印了一批大字本的書,共一百一十九種。開始用三號、二號字印,後來視力再減退,幹脆用標題字來印了。可想他當時想要讀書的急迫之情和捧讀之苦。毛的讀書習慣是看一遍畫一個圈,有的書上竟畫了二十四個圈。他一生讀過多少書,已經無法統計,從英文版的《共產黨宣言》到《紅樓夢》,甚至還有《安徒生童話》等,古今中外無所不包。九萬冊書啊,這是一個偉人為自己築起的一座蜿蜒逶迤的知識長城。單憑這一點,毛也該贏。當然他最喜歡讀的還是中國的史書,現館內收有一套線裝本《毛澤東評點二十四史》複製本。

館藏書中最多的還是第三類,即後人研究毛澤東的書,大約有三萬多種。這些書研究他的生平、思想、戰例、戰法、著作、講話、家事、家譜、生活習慣等。有身邊工作人員的回憶,有長期追隨他的將軍、書記、部長的追述,有學者的研討,還有近年興起的借毛的思想對經商、處世、治學的研究。毛去世已近四十年,人們對他研究的熱情並不稍減。這個研究經曆了把他從神壇上請下來,又融入塵俗的微妙過程。真是“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沒有辦法,曆史抹不去毛澤東。毛走過了一個時代,創造了一個時代,也代表了一個時代。那個時代的人物事件,邊邊角角,時時處處,都折射著他的影子。在書架的長陣間瀏覽,你會看到許多這樣的書名,《毛澤東與周恩來》《毛澤東與蔣介石》《毛澤東與斯大林》,還有《毛澤東與佛教》《毛澤東與戲曲》,直到《毛澤東與南陽》《毛澤東與城南莊》等,從大到小,從近到遠,一草一木都無不與之相關。這真是一個毛澤東時代,普天之下的每一根神經都連著這一個中樞。這時突然你會明白什麼是領袖。領袖就是他的思想、意誌、魅力擺在那裏,你不得不隨他前行,而他離開這個世界後卻仍然定格在曆史上。

從圖書館出來我又重遊了毛的故居。真不敢想象,就是從這幾間小土房子裏走出了這樣一位巨人。故居旁是毛八歲時開始上的第一個私塾——南岸私塾。他八年換了七個私塾,總是不停地發問。小山衝已經放不下他,他便到長沙求學,到北京大學工作,去見李大釗,見蔡元培。從南岸私塾到毛澤東圖書館,一個偉人就這樣走過了一條讀書之路。這兩處的空間距離隻有一裏地,而時間跨度是八十年。八十年的讀書、思考、奮鬥造就了一個偉人;而八十年的血與火,情與淚,功與過又全部留在他的書裏,藏在山坡上的這座圖書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