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洪武二十五年的大朝會(1 / 2)

朱雄英恢複得很快,沒兩天的時間就生龍活虎了。喵喵尒説

老爺子一有時間就過來看一下,絕口不提國事政事,聊的都是些輕鬆的家常事,就是朱雄英主動提起,老爺子也是立馬打斷。

這讓朱雄英也有些無奈,隻得聽老爺子的,好好休息。

不過朱雄英也知道,這些天老爺子挺忙的,因為他要準備大朝會的事情。

年底的大朝會,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幾次朝會之一。

它是彰顯一個王朝內在精神和外在華袞的最盛大的排場,連任何一點微小的細節也要像軍國大事一樣高蹈唯美的。

每年的大朝會例行在奉天門舉行。

大朝會的日子定好,就是刮風下雪,也都要照例進行,因為這是一個國家從天子到臣子一年當中最要要的禮儀。

華夏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禮樂是君臣們最重視的。

今日一大早,天還沒有亮,文武百僚就開始在午門外排班。負責議程的內侍更是神氣活現,即便是公爵大臣也要被他們呼來喝去地支使。

小人得誌是要有氣候的,大朝會的莊嚴隆重賦予了他們驕橫跋扈的底氣。他們逐隊厲聲喝問:“班齊未?”

禁衛人員逐一應答:“班齊!”

那陣勢就像軍隊結集時檢查口令一樣。

隊伍整頓完畢,宮門尚未開啟,大家隻好瑟縮在寒風中等待五更報時。

皇宮內計時的更漏比民間短,宮中五更過後,民間四更才結束。

因此宮中打過了五更,梆鼓聲就交替響起,稱為攢點,也就是發布標準時間的意思。

五更攢點的梆鼓聲終於在城樓上響起。

這時候,透過大慶殿殿角上的鴟吻猶見疏星點點。

於是宮門緩緩打開,門軸吱吱呀呀的磨擦聲尖利地劃過晨光熹微的夜空,百官躡手躡腳而又神情整肅地魚貫而進,

洪武二十五年的年末大朝會開始了。

東宮。

朱雄英已經穿戴好象征大明繼承人的冕服。

他看著全身鏡中的那一個一個英姿挺拔的少年,忽然咧嘴一笑。

“好看!”

不得不說,大明的服侍是真的好看。

紅色繡著金線五爪團龍儲君袍服,微微束腰,加上下麵帶褶兒的,同樣夾雜了金線寬大又不臃腫的裙擺,讓朱雄英整個人顯得長身玉立。

腰上,是一條鑲嵌了二十塊上好和田玉,刻著龍鳳圖案的玉帶,腳下,是軟底兒繡著二龍戲珠的黑色朝靴。

戴上有些沉重的九旒冕,讓朱雄英神秘而又威嚴。

“殿下!”

李忠看著朱雄英,笑道:“真好看,像極了太子,若是太子還在……”

說到這裏,李忠突然停住了,眼眶不由得紅了。

他以前服侍太子,如今又服侍太孫,可以說是服侍了朱家兩代儲君,在他的心裏,主子就幾乎是他的一切了。

明朝有許多權傾朝野的太監,鼓動明英宗親征,結果做了蒙古人俘虜的王振,劉瑾為首的八虎,萬曆年間的馮保,魏忠賢等等。

但是現在,旭日初升的大明帝國中,無論是朱元璋,還是朱標,都極其反感太監。作為國家的掌控者,他們在曆史中看到了太多宦官作亂,導致的國家衰落。

所以朱元璋下令,宮中除了在皇子皇孫後宮伺候的太監之外,其餘的太監隻能用來幹粗活。不許他們識字,甚至不許他們隨便亂說話。

這個政策並沒有持續太久,到了明宣宗朱瞻基的時候就被廢除了,主要的原因是他需要信得過的奴仆去處理私密的文件,而除了宦官外,其他的集團都不能提供這樣的忠誠和機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