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導讀
戊戌變法失敗後的一個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館的掌櫃王利發端坐在櫃台後,人們開始進來喝茶,他們會談論些什麼呢?
時間 一八九八年(戊戌)初秋,康梁等的維新運動失敗了。早半天。
地點 北京,裕泰大茶館。
人物 王利發 劉麻子 龐太監 唐鐵嘴
康六 小牛兒 鬆二爺 黃胖子
宋恩子 常四爺 秦仲義 吳祥子
李三 老人 康順子 二德子
鄉婦 茶客甲、乙、丙、丁
馬五爺 小妞 茶房一二人
思考探究
通過排比列舉了來茶館裏的人和能發生的事情,想一想,茶館是個怎樣的地方?
〔幕啟:這種大茶館現在已經不見了。在幾十年前,每城都起碼有一處。這裏賣茶,也賣簡單的點心與飯菜。玩鳥的人們,每天在遛夠了畫眉、黃鳥等之後,要到這裏歇歇腿,喝喝茶,並使鳥兒表演歌唱。商議事情的,說媒拉纖的,也到這裏來。那年月,時常有打群架的,但是總會有朋友出頭給雙方調解;三五十口子打手,經調人東說西說,便都喝碗茶,吃碗爛肉麵(大茶館特殊的食品,價錢便宜,做起來快當),就可以化幹戈為玉帛[1]了。總之,這是當日非常重要的地方,有事無事都可以來坐半天。
〔在這裏,可以聽到最荒唐的新聞,如某處的大蜘蛛怎麼成了精,受到雷擊。奇怪的意見也在這裏可以聽到,像把海邊上都修上大牆,就足以擋住洋兵上岸。這裏還可以聽到某京戲演員新近創造了什麼腔兒,和煎熬鴉片煙的最好的方法。這裏也可以看到某人新得到的奇珍:一個出土的玉扇墜兒,或三彩的鼻煙壺。這真是個重要的地方,簡直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
〔我們現在就要看見這樣的一座茶館。
〔一進門是櫃台與爐灶:為省點事,我們的舞台上可以不要爐灶;後麵有些鍋勺的響聲也就夠了。屋子非常高大,擺著長桌與方桌,長凳與小凳,都是茶座兒。隔窗可見後院,高搭著涼棚,棚下也有茶座兒。屋裏和涼棚下都有掛鳥籠的地方。各處都貼著“莫談國事”的紙條。
思考探究
為什麼貼著“莫談國事”的紙條?
〔有兩位茶客,不知姓名,正眯著眼,搖著頭,拍板低唱。有兩三位茶客,也不知姓名,正入神地欣賞瓦罐裏的蟋蟀。兩位穿灰色大衫的——宋恩子與吳祥子,正低聲地談話,看樣子他們是北衙門的辦案的(偵緝)。
名師點評
神態和動作描寫,“眯著眼,搖著頭,拍板低唱”,一副悠哉閑適的表情,而“低聲地談話”暗示了人物的特殊身份。
〔今天又有一起打群架的,據說是為了爭一隻家鴿,惹起非用武力解決不可的糾紛。假若真打起來,非出人命不可,因為被約的打手中包括著善撲營[2]的哥兒們和庫兵[3],身手都十分厲害。好在,不能真打起來,因為在雙方還沒把打手約齊,已有人出麵調停了:現在雙方在這裏會麵。三三兩兩的打手,都橫眉立目,短打扮,隨時進來,往後院去。
〔馬五爺在不惹人注意的角落,獨自坐著喝茶。
〔王利發高高地坐在櫃台裏。
〔唐鐵嘴踏拉著鞋,身穿一件極長極髒的大布衫,耳上夾著幾張小紙片,進來。
王利發 唐先生,你外邊遛遛吧!
名師點評
這句話的潛台詞是這裏不歡迎你,你別進來。
唐鐵嘴 (慘笑)王掌櫃,捧捧唐鐵嘴吧!送給我碗茶喝,我就先給您相相麵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說,拉過王利發的手來)今年是光緒二十四年,戊戌。您貴庚是……
王利發 (奪回手去)算了吧,我送你一碗茶喝,你就甭賣那套生意口啦!用不著相麵,咱們既在江湖內,都是苦命人!(由櫃台內走出,讓唐鐵嘴坐下)坐下!我告訴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煙,就永遠交不了好運!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靈驗!
〔鬆二爺和常四爺都提著鳥籠進來,王利發向他們打招呼。他們先把鳥籠子掛好,找地方坐下。鬆二爺文縐縐的,提著小黃鳥籠;常四爺雄赳赳的,提著大而高的畫眉籠。茶房李三趕緊過來,沏上蓋碗茶。他們自帶茶葉。茶沏好,鬆二爺、常四爺向鄰近的茶座讓了讓。
名師點評
對鬆二爺、常四爺的細節描寫,“讓”的動作表現了老一輩北京人的重視禮節。
鬆二爺 常四爺 您喝這個!(然後,往後院看了看)
鬆二爺 好像又有事兒?
常四爺 反正打不起來!要真打的話,早到城外頭去啦;到茶館來幹嗎?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進來,聽見了常四爺的話。
二德子 (湊過去)你這是對誰甩閑話呢?
常四爺 (不肯示弱)你問我哪?花錢喝茶,難道還教誰管著嗎?
鬆二爺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說這位爺,您是營裏當差的吧?來,坐下喝一碗,我們也都是外場人[4]。
二德子 你管我當差不當差呢!
常四爺 要抖威風,跟洋人幹去,洋人厲害!英法聯軍燒了圓明園,尊家吃著官餉,可沒見您去衝鋒打仗!
二德子 甭說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動手)
〔別的茶客依舊進行他們自己的事。王利發急忙跑過來。
名師點評
“依舊”一詞表現了茶客們對眼前發生的事情冷漠淡然,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
王利發 哥兒們,都是街麵上的朋友,有話好說。德爺,您後邊坐!
〔二德子不聽王利發的話,一下子把一個蓋碗摟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爺的脖領。
常四爺 (閃過)你要怎麼著?
二德子 怎麼著?我碰不了洋人,還碰不了你嗎?
思考探究
二德子、常四爺的言行,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馬五爺 (並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風啊!
二德子 (四下掃視,看到馬五爺)喝,馬五爺,您在這兒哪?我可眼拙,沒看見您!(過去請安)
馬五爺 有什麼事好好地說,幹嗎動不動地就講打?
二德子 嗻!您說得對!我到後頭坐坐去。李三,這兒的茶錢我候啦!(往後麵走去)
常四爺 (湊過來,要對馬五爺發牢騷)這位爺,您聖明,您給評評理!
馬五爺 (立起來)我還有事,再見!(走出去)
思考探究
潛台詞是指在某一話語的背後,所隱藏著的那些沒有直接、明白表達出來的意思,或是“話中有話”。馬五爺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對你不滿,我不想跟你說話”。
常四爺 (對王利發)邪!這倒是個怪人!
王利發 您不知道這是馬五爺呀!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
常四爺 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門沒挑好日子!
王利發 (低聲地)剛才您說洋人怎樣,他就是吃洋飯的。信洋教,說洋話,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縣的縣太爺去,要不怎麼連官麵上都不惹他呢!
常四爺 (往原處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飯的!
王利發 (向宋恩子、吳祥子那邊稍一歪頭,低聲地)說話請留點神!(大聲地)李三,再給這兒沏一碗來!(拾起地上的碎瓷片)
鬆二爺 蓋碗多少錢?我賠!外場人不做老娘們事!
名師點評
二德子與常四爺發生衝突而將蓋碗打碎,鬆二爺卻主動站出來賠償,可以看出鬆二爺講義氣、重麵子。
王利發 不忙,待會兒再算吧!(走開)
〔纖手劉麻子領著康六進來。劉麻子先向鬆二爺、常四爺打招呼。
劉麻子 您二位真早班兒!(掏出鼻煙壺,倒煙)您試試這個!剛裝來的,地道的英國造,又細又純!
常四爺 唉!連鼻煙也得從外洋來!這得往外流多少銀子啊!
劉麻子 咱們大清國有的是金山銀山,永遠花不完!您坐著,我辦點小事!(領康六找了個座兒)
〔李三拿過一碗茶來。
劉麻子 說說吧,十兩銀子行不行?你說幹脆的!我忙,沒工夫專伺候你!
康六 劉爺!十五歲的大姑娘,就值十兩銀子嗎?
劉麻子 賣到窯子去,也許多拿一兩八錢的,可是你又不肯!
康六 那是我的親女兒!我能夠……
思考探究
康六說話之處用了省略號,有什麼作用?說說此時康六的心情。
劉麻子 有女兒,你可養活不起,這怪誰呢?
康六 那不是因為鄉下種地的都沒法子混了嗎?一家大小要是一天能吃上一頓粥,我要還想賣女兒,我就不是人!
劉麻子 那是你們鄉下的事,我管不著。我受你之托,教你不吃虧,又教你女兒有個吃飽飯的地方,這還不好嗎?
康六 到底給誰呢?
劉麻子 我一說,你必定從心眼裏樂意!一位在宮裏當差的!
康六 宮裏當差的誰要個鄉下丫頭呢?
劉麻子 那不是你女兒的命好嗎?
康六 誰呢?
劉麻子 龐總管!你也聽說過龐總管吧?伺候著太後,紅的不得了,連家裏打醋的瓶子都是瑪瑙做的!
康六 劉大爺,把女兒給太監做老婆,我怎麼對得起人呢?
劉麻子 賣女兒,無論怎麼賣,也對不起女兒!你糊塗!你看,姑娘一過門,吃的是珍饈美味,穿的是綾羅綢緞,這不是造化嗎?怎樣,搖頭不算點頭算,來個幹脆的!
康六 自古以來,哪有……他就給十兩銀子?
劉麻子 找遍了你們全村兒,找得出十兩銀子找不出?在鄉下,五斤白麵就換個孩子,你不是不知道!
名師點評
通過康六和劉麻子的對話,可知在鄉下種地一天連一頓粥都吃不上,五斤白麵就換個孩子,反映了廣大農民的悲慘處境,他們被逼無奈,隻能賣兒賣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