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劉師培學譜簡編04(3 / 3)

[121] 吳相湘:《劉師培左傾又右傾》,見《民國人和事》,97頁,台北,三民書局,1971。

[122] 參見竹內善朔:《本世紀初日中兩國革命運動的交流》,見《國外中國近代史研究》,第2輯。

[123] 曼華:《同盟會時代民報始末記》,見《(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二)》,447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124] 蘇曼殊致劉三信,見柳亞子編:《蘇曼殊全集》,第1集,214頁;《柳亞子文集·蘇曼殊研究》,45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25] 經盛鴻:《劉師培史事考訂》,載《史學月刊》,1986年第3期。

[126] 陶成章:《浙案紀略》,見《辛亥革命(三)》,第48頁。

[127] 蘇曼殊致劉三信,見柳亞子編:《蘇曼殊全集》,第1集,340頁。

[128] 《端方致繆荃孫信》,見《藝風堂友朋書劄(下)》,615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29] 劉師培:《上端方書》,《左盦外集》卷16,見《遺書》,1730頁。

[130] 參見李妙根編:《劉師培生平和著作係年》,見《劉師培論學論政》,519頁。

[131] 繆荃孫:《藝風老人日記》,第6冊,217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132] 繆荃孫:《藝風老人日記》,第6冊,218頁。

[133] 《嚴複日記》,《嚴複集》,第5冊,1495頁。

[134] 《清史稿》卷469,《端方傳》。

[135] 錢玄同:《劉申叔先生遺書總目後記》,見《遺書》,6頁。

[136] 知堂:《舊書回想記》,載《古今半月刊》,1943年第30期。

[137] 繆荃孫:《藝風老人日記》,第6冊,2325頁。

[138] 蔡元培》,《劉君申叔事略》,見《遺書》,18頁。

[139] 《民立報》,1912-01-25。

[140] 《吳虞日記》上冊,14頁。

[141] 劉師培:《春秋左氏傳答問·序》,見《遺書》,311頁。

[142] 廖宗澤:《六譯先生年譜》卷6。

[143] 《吳虞日記》上冊,34頁。

[144] 劉師培:《與四川都督尹昌衡論川邊書》,《左盦外集》卷16,見《遺書》,1739頁。

[145] 《吳虞日記》上冊,43頁。

[146] 《吳虞日記》上冊,49頁。

[147] 廖宗澤:《六譯先生年譜》卷6。

[148] 龔謹述:《蒙文通先生傳略》,見《蒙文通學記》,185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3。

[149] 蒙文通:《廖季平先生與清代漢學》,見《廖季平年譜》,149、148頁。

[150] 蒙文通:《廖季平先生傳》,見《廖季平年譜》,105頁。

[151] 蒙文通:《廖季平先生與清代漢學》,見《廖季平年譜》,152頁。

[152] 南桂馨:《山西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見《辛亥革命回憶錄》,第5集,158頁,北京,中華書局,1963。

[153] 《吳虞日記》上冊,89頁。

[154] 彭作楨:《周禮古注集疏序》,見《遺書》,183頁。

[155] 《吳虞日記》上冊,88頁。

[156] 《吳虞日記》上冊,96頁。

[157] 曼華:《同盟會時代民報始末記》,見《辛亥革命(二)》,447頁。

[158] 南桂馨:《劉申叔先生遺書序》,見《遺書》,33頁。

[159] 見郭象升:《郭允叔文鈔》,民國九年鉛印本。

[160] 錢玄同:《劉申叔先生遺書總目後記》,見《遺書》,8頁。

[161] 張經黻:《劉申叔著述年表》,載《經世日報·讀書周刊》,1947-02-12、19。

[162] 南桂馨:《山西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見《辛亥革命回憶錄》,第5集,159頁。

[163] 陶菊隱:《籌安會“六君子”傳》,106頁,北京,中華書局,1981。

[164] 繆荃孫:《藝風老人日記》,第7冊,2765頁。

[165] 陶菊隱:《籌安會“六君子”傳》,107頁。

[166] 馬敘倫:《我在六十歲以前》,44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3。

[167] 劉壽林編:《辛亥以後十七年職官年表》,522頁,北京,中華書局,1966。

[168] 章太炎:《黃季剛墓誌銘》,見《量守廬學記——黃侃的生平和學術》,1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5。

[169] 馬敘倫:《石屋餘沈》,192頁,上海,上海書店,1984。

[170] 劉成禺:《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卷1,民國京華印書館刊行,29頁。

[171] 錢玄同:《劉申叔先生遺書總目後記》,見《遺書》,第5頁。

[172] 陶菊隱:《籌安會“六君子”傳》,119頁。

[173] 陶菊隱:《籌安會“六君子“傳》,129頁。

[174] 參見台靜農:《早期三十年的教學生活讀後》,見《龍坡雜文》,163頁,台北,洪範出版社,1988。

[175] 陳覺玄:《陳獨秀先生印象記》,載《大學》,第1卷,1942年第9期。

[176] 《文科本科現行課程》,載《北京大學日刊》,1917-11-29。

[177] 蔡元培:《劉君申叔事略》,見《遺書》,18頁。

[178] 《北京大學日刊》,1917-12-07。

[179] 《北京大學日刊》,1917-12-04。

[180] 《魯迅致台靜農》,見《魯迅全集》,第11卷,609、610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181] 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見《魯迅雜文全集》,290頁,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182] 《北京大學日刊》,1918-6-24、25。

[183] 《魯迅致錢玄同》,見《魯迅全集》,第11卷,351頁。

[184] 《北京大學文科一覽》民國七年度,北京大學檔案館藏。

[185] 《北京大學日刊》,1919-01-28。

[186] 黃焯:《記先從父季剛先生師事餘杭儀征兩先生事》,見《量守廬學記——黃侃的生平和學術》,137頁。

[187] 黃侃:《先師劉君小祥會奠文》,見《遺書》,24頁。

[188] 《北京大學日刊》,1919-11-21。

[189] 《國立北京大學八年至九年度學科課程一覽》,北京大學檔案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