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巧嘴”解心結
文/祝增喜
牛春來到辦公室,整理了一下散落在辦公桌上的文件。
看到葛鄉長站在門口,“早呀,葛鄉長”,牛春招呼葛鄉長坐下。
“牛春呀,你工作幹得不錯,兩年的鍛煉,人都變了大樣,瞧瞧,整個人更有氣質了,比以前成熟多了。最近私事有沒有進展呀,是不是有了中意的。像你這樣優秀的姑娘,誰娶到你那就是福氣呀!”。
“葛鄉長你這張嘴不但在開會時一套一套講的頭頭是道,沒想到誇女人也這麼有能耐,我真是佩服你呀”,牛春這麼應對著葛鄉長的“討好”。“今天需要我做些啥工作,葛鄉長”。
“啊,這樣的,今天要去牛頭西村處理一起信訪案,你等會就和我一起去,你是本地人情況熟,群眾基礎好,工作好做通。
好的,鄉長我去向你學習學習吧”,牛春謙虛的答應。
來到村裏,在村幹部的指引下,葛鄉長、牛春在當事人屋裏坐了下來。
“鄉長呀,我想不開呀,鄉裏號召我們利用自留山種橘子,我把樹砍了種橘子,縣裏林業公安說我非法砍伐,不但罰我的款還告我到法院判了我六個月緩刑,我冤呀!”,當事人老周開門見山敘述自己經常上訪原因。
牛春在一旁附和說“周伯伯,你對這事是怎麼想的呢?需要我們做些啥,你就直白的講出來,你看,葛鄉長就是來給你解決問題的”。
“閨女呀,我老周咽不下這口氣呀,為響應鄉裏發展果業的號召,可我竟然吃起官司,說我違法,我要翻案,你們要給我補償,恢複我的名譽。不然我要告到縣裏、省裏去,讓你們鄉政府難堪,大不了我不要這條老命了”,老周毫不含糊表明了自己的堅硬態度。
“老周,我看這樣,這事就有牛副鄉長給你解決吧,她是分管群眾信訪工作的,你應該信得過這個“閨女”吧”,葛鄉長就把皮球踢給牛春,也借機看看牛春的工作表現。
牛春:周伯伯今年有六十多吧,兒女們都出去賺錢了?
老周:65歲了,老了還受著這份窩囊氣。二個兒子高中畢業就出去打工了,有文化就是好,可以到外麵長見識,賺錢,我大女兒書讀的少,嫁到狗仔家大兒子,瞧那副窮樣,生了三男二女,一窩子人要吃飯的呀。不瞞你說,過年年貨還在商店,豬肉還在別人豬圈裏,拿屁錢去買呀,還叫我們兩老頭一起去他們家過年,嗯呀!
牛春:周伯伯,我說呀,叫你們去過年是兒女對你的孝順,女兒生活困難那是暫時的,日子會慢慢好起來的,再說了,你老響應政府號召,帶頭在自留山種橘子,是支持政府工作,在你兒女有困難的時候,政府也不能不管呀。正好,鄉政府年前有一批困難救濟費要發放,每家困難戶補助800元,特殊困難戶補助1200元,你女兒應該列為特殊困難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