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網是怎麼建起來的?很簡單,當一個願打、另一個願挨的時候,這段因緣就形成了。其中的關係就是:交情或友誼。
人們時常會發出這樣的歎息聲,在跋涉了幾十個年頭之後,回頭看一看四周,究竟有多少知心的朋友,究竟有多少知心人時,卻心中黯然,於是就痛苦地發出尋求知音的呼喚。
中國古代先哲孔夫子曾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說在普通的人中間就可以找到老師,其實我們又何嚐不可以說,三人行,必有我友呢?
在生活中,如果我們用心去接觸別人,那麼我們就能得到真誠的友情,結交可信的朋友。
有一次,一個作家獨自去看電影,然而看到一半時卻停電了。他感到十分難受,因為旁邊沒有一個熟人可以交談,沒想到身邊的人卻開口與他說話:“喂,沒電真煩心,咱們倆聊聊可以嗎?”這正合作家的心思,本來他正想不出如何來打發這無聊的時間而準備起身離開這裏的。於是兩人就海闊天空地談起話來,最後電影散場時兩人竟然成了好朋友,而且後來還保持著聯係。事後作家感歎道:“原來,友情就在於一句話啊。”
的確,交情就這麼簡單。每個人都有一個豐富的世界,每個人的經曆都是一部精彩的小說。假如我們能與陌生的朋友發展友情,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不定期會發現有許多新奇的感受,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就能產生一種無形的快樂。
就像我們每天上下班都在街頭遇到的執勤警察、上下班都見麵的汽車售票員一樣,甚至我們住處旁邊的賣小物件的老大媽,他們都是一個個富有個性的人。假如能用一點業餘的時間,與他們交談一下,就可以發現很多以前我們所不知道的,但又十分精彩的東西。這種發現並不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遜色多少,甚至可以使我們覺得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到處充滿了生機。
大凡喜歡旅行的人,總是想找個伴侶,以打發旅途中難過的寂寞和各種困難。現在西歐、北美出現了一種陌生者旅行團,團中的成員在以前都互不相識,隻是臨時被編在一起參加旅行。每個人的生活閱曆、家庭背景、旅行目的,都大不相同,但必須在一起參加共同生活,一起克服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一起相互適應各自不同的處世方法和生活方式。
通過這種旅行,大家都能認識新朋友,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打破各自以前的生活方式,發現許多以前不曾發現的生活情趣。大家在短暫的旅行以後,都會驚奇地發現:原來在自己的生活圈子以外,還有一個非常精彩的世界。自己並不是孤立無援地活在大千世界中,表麵素不相識的人,其實都是熱心腸的好朋友,自己更不是一個妄自菲薄的自卑者,因為我們居然能給別人生活的勇氣和精神幫助。
由此可見,本是萍水相逢,隻要其中一個先伸出友誼之手,陌生人也許就會變成好朋友。
人在旅途,如果是單槍匹馬,往往是寂寞乏味的,兩個人一起就會有互相照顧的夥伴,而三個人就充滿了歡樂和陽光。
真正的友情在於執著的尋覓,也在於慷慨的奉獻。
總而言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心裏想的更多是多個朋友多條路,在色彩斑斕的大千世界裏有個立足點。
要構建自己的“關係”,不妨注意以下幾點:
(1)確定目標,不斷努力
不要與人失去聯絡,不要等到有麻煩時才想到別人。這種關係有時就像是一把剪刀,經常使用才不會生鏽。若是半年以上不聯係,你可能已經失去這位朋友了。
訂立可以變通的目標,試著每天打5~10個電話,一個星期就有50個,一個月下來,有可能達到200個。平均一下,你的人際網絡中每個月大概都可能增加十幾個“有力人士”。
(2)不放走任何一個目標
大忙人雖不好找,並不表示絕對無法接近。不必浪費時間在上班時間打電話給他們,這些人不是在開會就是在打電話,或是出外辦事了。
要利用空當,“拉關係”的高手認為傍晚六七點是與這些忙人接觸的“重要時刻”。秘書、助理等大概都走了,隻剩下一些工作狂還沒舍得走,希望自己“埋頭苦幹”能給老板留下深刻印象。此時是聯絡這些人的最佳時機。
有時樂觀一點,不要以為位高權重者都是高不可攀的人物。隻要抓住竅門和機會,就能聯絡到每一個人。大凡有能力有地位的人幾乎都有層層的關卡保護,若能突破這些障礙,剩下的就不難了。
每個企業都有門衛。設法找到他們,跟他們建立某種“關係”,他們就能告訴你通往老板辦公室的秘密通道。
(3)懂得發現情報
街上、飯店大廳、機場、公共汽車站、酒吧、舞會、親友聚會,處處都有不少最新情報。跟人談上一兩個小時,一定可以學到東西。出差、旅行也是拓展“關係”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