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成熟。古今成大事者無一不能忍。不難發現,成功的人大都是極能忍的人,他們憑借著這一製勝的法寶,才能反敗為勝。要想突破平庸,就要經得起命運的折騰,能屈能伸,能上能下,贏得起也要輸得起。
1.忍耐是一種理智
善忍是成大事者做人必備的品質之一。我們常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可是,又有幾個人真正做得到!一旦真正做到忍,也就是一個“長大”的人了。忍,其實就是一種自我控製,也是成大事的條件。
忍耐是我們老祖宗的傳家之寶,孔子說過:“小不忍則亂大謀。”楚霸王項羽是英雄,但他沒有成就事業,因為他不懂得忍耐。與楚霸王相反的就是後來打敗他的劉邦,當年項羽綁了劉邦的老父親,說要將他父親煮來吃了,以為這樣能夠威脅劉邦,結果劉邦笑嘻嘻地說“煮好了給我也端一碗來”,氣得項羽兩個眼睛像銅鈴一般大。
忍耐是一種理智,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成熟。忍耐是一種追求的策略。一個追求更大成功的人,往往在關鍵時刻,能夠忍得住,挺得住。
人都有一段除了忍耐以外再也沒有任何方法可通過的階段。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在這個階段,必須忍耐。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敢於冒險的溫州商人幾乎都不炒股。其實,這正是溫州商人的聰明之處:他們敢闖,但絕不亂闖。他們在積累財富的過程中,非常能忍耐。他們不妄想一夜暴富。一旦看準某項業務,就會紮下根來,踏踏實實地賺錢。
在有些人的眼中,忍耐常常被視為軟弱可欺。而實質上,忍耐是一種修養,是在經曆了暴風驟雨的洗禮後,自然所生的一種涵養。忍耐能夠磨煉人的意誌,使人處世沉穩。忍耐可以使人以堅強的心誌和從容的心態麵對人生。假如失去忍耐,就會造成可悲的結局。
對一般人來說,忍耐是一種美德,對成大事者來說,忍耐是必須具備的品格。電話大王吳瑞林當初創業失敗,“走在路上,平時笑臉相迎的鄉鄰竟然一夜之間形同陌路,不斷有人在我身後指指點點。沒多久,孩子們就哭著回家告訴我,老師把他們的位子從第一排調到最後一排去了,學校裏的同學也不和他們玩了”。吳瑞林不得不帶著家人,選擇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深夜悄悄離開了故鄉。
指甲鉗大王梁伯強一次次創業,一次次辛苦累積財富,而每一次點滴積累的財富最後總是被各種各樣莫名其妙的原因剝奪,要是一般人早發瘋了,可梁伯強都忍下了。而現在,他倆都是成功人士了。
假如你想賺錢、想創業、想做老板,一定要先掂量掂量自己,麵對從肉體到精神上的全麵折磨,你有沒有那樣一種寵辱不驚的“定力”與“忍耐力”。因為幹大事業要比一般人承受更多的困難、挫折,甚至是痛苦和孤獨。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哪怕是違背自己本意的事情,都得控製自己的情緒,不得有過激的言行,否則,你有可能前功盡棄。
在這個世界上,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因情緒偏激而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因不能夠忍耐而毀了自己的前程,因一時的感情衝動而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你想幹大事就應該有勇氣接受世界上的一切不幸和災難。
具體到賺錢行為中,忍耐肯定能給人帶來機會與財運。如果隻是爭硬氣、好麵子,不懂得忍耐之道,不知曉伸縮之理,那麼,你會看見鈔票從眼前嘩嘩流過而自己一無所獲。
溫州人能賺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忍耐。為了能賺錢,他們麵對浪跡天涯、拋妻別子的思鄉之苦,髒活累活苦活全幹的身體之苦,屢遭白眼與冷嘲熱諷的心裏之苦等,都能夠從容不迫地忍耐。
2.小不忍則亂大謀
一個人在成就大事業之前若不能忍,將無法成就偉大的理想,如果勾踐忍受不了百般恥辱而逞匹夫之勇,說不定隻能一世為奴甚至性命難保,哪有後日的風光?一個忍字,不僅保全了自己,而且成就了千功偉業。
凡能“忍”者,必能成大事,這是一種典型的成功性格。為了自己的抱負、事業,什麼都能忍。從一朝諸侯王到為人奴仆、從錦衣玉食到粗茶淡飯,為人養馬,給人嚐便,都忍了,為的是日後的崛起。正所謂“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越王勾踐的忍使他成了春秋最後一個霸主。國王、侍從、霸主這三者的更替變化為勾踐畫出一條奇妙的命運軌跡。
勾踐性格能忍,在中國曆史上是出了名的,他最終也沒有白忍,終於大仇得報。其實,這本算不上什麼報仇不報仇,諸侯國之間相互蠶食攻伐在春秋戰國時是很正常的事,這裏所要探究的是勾踐能忍的性格,而最終憑此成就了複國大業。
勾踐能忍,是分兩個階段的,一是在吳國為奴時。
吳越兩國本為鄰邦;吳國趁越國國王允常新逝之際,發兵攻越結果大敗而歸,國王闔閭受傷而亡。這樣兩國就結下了仇怨,其實,這種仇怨的實質並非什麼國恨家仇,實則是雙方都想吞並對方來擴大自己的領土,增加國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