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衛生常識(1 / 1)

人生除衣食住行外,還有一件大事,就是醫藥衛生。關於求醫,中國人是最不一致的。憑其性之所喜,或求中醫,或求西醫,或求中西雜報,或向廟裏求簽。我們有個科學頭腦,自然是求西醫。但西醫而不考究他的學術與心術,那危險性並不減於向菩薩求簽。

西醫和中醫一樣,不少是江湖術士,他們遇到病人,不問你病之輕重,先用一種恐嚇性的語言,把你一唬。你感冒,可能說你傷寒,你眼睛充血,可能說你是濃漏眼;你氣管炎,可能說你是肺病。你一急,他就有辦法了。中國人常說醫生有父母心,其實遇到這種醫生,比什麼趁火打劫的好漢也不弱。我們萬一生病,對這種危言聳聽之徒,必須冷靜地把腦筋仔細想想。

有了病自然不能諱疾忌醫,但害病絕不會就送命。隻要醫得早,醫得對症,病總是可以好的。可是對病症那樣誇大其詞的說法,是有三種作用的:一、醫不好,不負責任;二、醫好了,更見手段;三、多敲人家幾個醫藥費。這也是為人的一種衛生常識,不可不知。

原載1945年11月18日重慶《新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