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犀鑄鼎:喻能明察事物,洞察奸邪。
告朔餼羊:原指魯國自文公起不親到祖廟告祭,隻殺一隻羊應付一下。後比喻照例應付,敷衍了事。
茹毛飲血:連毛帶血地生吃禽獸的生活,指處在沒有開化的狀態。現形容事物或人處於野蠻狀態。出自《禮記·禮運》。
黃禍:黃禍論,是成形於19世紀的一種極端民族主義理論。該理論亙揚黃種人對於白種人是威脅,白種人應當聯合起來對付黃種人。1 9世紀末20世紀初,“黃禍論\"甚囂塵上,矛頭針對中國和日本等國家。
邯鄲道:亦作“邯鄲路\",比喻求取功名的道路;亦指仕途。
優孟衣冠:本義指古代表演樂舞、雜戲的藝人。宋元以後,比喻戲曲藝人、演員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場演戲。
保正:古代農村每十戶為一保,設保長;每五十戶設一大保,設大保長;每十大保(也就是五百戶)設都保。都保的領導叫都保正,還有一個副保正。
木履:即木底鞋,起源於中國,後在中國消失。魏晉時期傳入日本流行並成為日本的傳統服飾之一
佾舞:古代樂舞的行列稱為“佾\",跳文舞時右手執羽,常用雉尾,左手執籌。“八佾舞\"即每行八人,共八行六十四人;“六佾舞\"即每行六人,共六行三十六人。另外還有“四佾\"和“二佾\"。佾舞規模視被祭祀者的地位和級別而定,如天子用八佾,諸侯用六佾,士大夫用四佾等等。
投考:是指報名應試,參加考試。
宵小:指小人、壞人、偽君子。
急兔反噬:比喻被逼走投無路的人會掉頭采取反擊行動。
窮措大:形容既貧寒且酸氣的書生,含有輕慢之意。
履霜之漸:踩著霜就知道嚴冬快要來臨。比喻事情的發生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膠柱鼓瑟:現含貶義色彩。比喻拘泥成規,不知靈活變通。漢揚雄《法言·先知》:“以往聖人之法治將來,譬猶膠柱而調瑟。”
佛頭著糞:往佛像的頭上拉糞。比喻美好的事物被褻瀆、玷汙。出自《景德傳燈錄》。
乘輿:古代特指天子和諸侯所乘坐的車子。泛指皇帝用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