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u0012在機器紡織工業的衝擊下,小手工業者的生意越來越差,卡內基一家的生活日趨窘迫。而屋漏偏逢連夜雨,1846年,歐洲發生了大饑荒,這使他們全家人連吃飯都成了大問題。那時候卡內基的姨媽已經移民去了美國,為了自己的孩子將來不會像自己一樣過著窘迫的生活,父親給他們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說:“我們也很想移居到美國去。”
不久美國寄來了回信,卡內基的姨媽在信中寫道:“請你們趕快來吧,歡迎你們!”
於是卡內基的父母便立刻拍賣了織布機和所有的家具。那一天父母親都十分高興,父親那種溫和的語調掩蓋不住內心的喜悅,母親也用美妙的歌喉唱了一首歌:
到西方去,到西方去!
走向最自由的國家。
在那裏,密蘇裏河滾滾地流向海裏,
在那裏,即使勞動者也會受到人們的尊敬,
而最貧窮的人,也一樣可以治理綠色的大地。
啊,走向那自由的土地去!
可這次拍賣的結果著實令人失望,根本沒有人願意花錢買這些過了氣的織布機,最後他們隻好以極其便宜的價格出售,可是東西全部賣掉後,全家前往美國的旅費還差20英鎊。就在這個時候,母親有一位好朋友主動借了20英鎊給他們,父母素日的和善和憨厚在關鍵時刻救了他們。
1848年5月的一天,一家人離開了故鄉鄧弗姆林。這一年,卡內基13歲,弟弟湯姆隻有5歲。湯姆是一個俊美的銀發少年,長著一對烏黑明亮的大眼睛,無論走到哪兒都會引起人們的注意。
在他們出發的那天早晨,卡內基站在開往查理斯頓的煤炭列車上,他的兩眼含滿了淚水,呆呆地看著車窗外的鄧弗姆林漸漸地消失在視野之中,直到最後那座古老神聖的建築也一起消失了。
“何時才能再見?”卡內基心中想著,淚水更如泉湧般無法抑製了。
當卡內基到了美國以後,仍然念念不忘那座古老建築上刻著的字跡——布魯斯王。所有童年時期的回憶都圍繞在那座古老的寺院及晚鍾上。曾經當寺院鍾聲在每晚8點被準時敲響時,都是卡內基要上床睡覺的時刻,以至到了美國以後,每晚8點鍾,卡內基的心中就會響起那悠揚的鍾聲。
全家搭乘一條小船到港口,這兒有一艘汽船將要開往格拉斯哥。當卡內基正要被抱上汽船時,他猛地衝到叔叔的身旁,緊緊抱住他的脖子說:“我不願意離開你!我不願意離開你!”一位很親切的水手走過來把卡內基和叔叔拉開,抱起他放到汽船的甲板上。後來當卡內基返回故鄉鄧弗姆林,叔叔來看他時對他說:“我一生從來沒有經曆過像那次那樣痛苦的離別。”
他們到了格拉斯哥以後,便再換乘800噸級的“威斯卡賽特”號帆船駛往美國。在7周的航程中,卡內基與船員們相處得十分融洽,也學會了航海的作業。那艘船上人手不足,所以在緊急時都需要旅客的協助。每當船員需要乘客幫忙時,卡內基都能很熟練地指導乘客們。卡內基幫船員們做了不少事,那些船員們便邀請他在星期日到船員餐廳去吃杏仁兒餅。漸漸地,卡內基有點不願意離開這艘船,也曾經幻想著當一名真正的船員。
經曆了疲憊而快樂的海上旅行後,卡內基一家終於到達紐約市了。剛一踏上這裏的土地,卡內基便覺得眼花繚亂。街道上有許許多多來來往往的人,整個街道就好像一個大蜂巢。這個城市的熙熙攘攘使從來沒有離開過鄧弗姆林的卡內基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他甚至開始懷念起家鄉的古樸與寧靜了。
在紐約期間發生了一件令卡內基印象深刻的事,當卡內基正單獨走在一條後街上時,突然被一個“威斯卡賽特”上的水手抓住了雙手。這名穿著海上製服的英俊的水手看到卡內基十分高興,他把卡內基帶到附近一個冷飲攤,叫了兩杯用熱帶植物做的清涼飲料。卡內基嚐了一口,覺得好喝極了,他永遠也不會忘記當時那杯飲料的味道,以及那裝著甜美甘露的黃銅容器。
打那以後,卡內基經常獨自一人去那個冷飲攤,但是卻再也沒有看到那位親切而俊美的水手。不知道為什麼卡內基竟然十分想念他,他曾希望能再找到他,向他道謝,但是卻一直無緣再見。
卡內基的父親聽取了當時紐約移民局官員所建議的路線,那時候這一段旅程需要漫長的三個星期。可對於一個少年來說,所有的旅行都是新奇的。這三個星期的水上航行中,卡內基十分愉快。
在旅行中的某一個夜晚,全家遭到一群凶猛的蚊蟲的襲擊,卡內基被咬得滿身紅腫,母親的情況更嚴重,第二天一早她連眼睛都無法睜開。可那天晚上,卡內基卻仍然酣然入睡,任何情況都不會影響卡內基的睡眠,卡內基從來沒有失眠的經曆。
住在匹茲堡的朋友們一直在等候卡內基一家,當卡內基一家抵達時,受到親友們熱情的迎接,旅途上的疲憊也頓時消失無蹤了。全家暫時在霍根姨父的織布工廠二樓住了下來,那兒有兩個房間,並且不收房租,一家人便在這裏開始了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