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呼蘭河傳》有感
寒假裏,我偶然翻閱了《呼蘭河傳》這本書,起初,根本沒有覺得它有多好看。在我靜心閱讀的時候,才越來越看出它的精彩。
我隨著蕭紅的描述,逐步走入了20世紀初的東北,那個破敗的村莊。整個村莊,被灰色籠罩著,好像暴雨來臨前一樣,沒有一絲亮色。這裏的人們,生活的目的就是活著,為了活著,什麼都無所謂,無所謂生,無所謂死,活著時平平常常,死時也無聲無息。村子裏麵,隻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會……整個村落就像暴風雨前的天空一樣,烏雲蔽日,沒有半點色彩。
隨著小主人翁——那個生活在呼蘭河小鎮裏性格鮮明的小姑娘——的視角,我慢慢體會到呼蘭河的生活。那個小姑娘的童年是快樂的,因為她的祖父和她一起在後院裏生活、玩耍、勞動……換一種說法就是“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我真的很羨慕他們的生活,也想和這個小姑娘一起,讓她的爺爺也把我的遮陽帽一次次藏起來,我們一起開心地玩耍……
讀著讀著,我就會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樂事,不禁一個人坐在那裏笑出了聲。
也許,在蕭紅的心裏,童年就像一幅畫、一首詩、一曲歌……那種美好總是不停地流淌在自己心裏吧。
【名師點評】
作者細細咀嚼《呼蘭河傳》,發現了呼蘭河人們的生活特征,對他們的生活進行了恰如其分的評價。而且,表達了對蕭紅童年生活的羨慕之情。
願花朵不要再莫名其妙地凋零
我在讀《呼蘭河傳》時,為小團圓媳婦的不幸去世而歎息,而憤憤不平。那隻是一個12歲的孩子,本應該過著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生活,可是她卻成了老胡家的童養媳。蕭紅在小說中,真實地展現了舊社會的童養媳的生活,真是讓人觸目驚心。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姑娘,拚命幹活,可還是動輒遭到婆婆的打罵——隻要這個婆婆有一點不高興。在婆婆的虐待下,這朵還沒來得及盛開的鮮花,就此凋零了。小團圓媳婦沒有能夠變得“更聽話、更懂事”就死去了。
造成這一切的根源,就隻是她婆婆的殘忍、愚昧和無知嗎?我再次仔細閱讀,覺得這也許和呼蘭河人們的生活態度有關。呼蘭河的大部分人對自己的生老病死毫不關心,更不要說別人的生死了。他們對生活麻木不仁,隻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即使立刻死了也認為毫無關係,可以說,他們就是一群行屍走肉,他們的消極、愚昧令我震驚。正是因為呼蘭河人們的麻木不仁,小團圓媳婦才會在他們的圍觀中被虐待致死。
讀這本書時,沉痛的心情一直伴隨著我,隨著小主人公的腳步,我窺測到舊社會的殘忍殘酷,很慶幸那個時代已經過去,我生活在一個嶄新的時代,充滿光明的時代。
願光明永存,願花朵盛開。
【名師點評】
作者抓住了小團圓媳婦的悲劇進行分析,找到了悲劇的原因,有理有據,說服力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