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C

2.B

●第二章

1.× 2.× 3.√ 4.× 5.√

●第三章

1.回憶式 蕭紅

2.祖父的園子 火燒雲

3.跳大神 唱秧歌 放河燈 野台子戲 娘娘廟大會

4.大泥坑 紮彩鋪

5.千家詩

●第四章

1.逛廟 女子

2.小姑娘 胡仙 狐狸精

3.野台子戲

4.十字街 金銀首飾店

5.小豬 鴨子

6.七月十五 放河燈

7.火燒雲

●第五章

答:小團圓媳婦在老胡家照“規矩”經過婆婆的毒打與烙腳心的“調教”之後,日漸病倒,又經過跳大神、吃偏方、抽帖兒、用大缸洗澡種種奇特的“治療”之後,終於死去。害死小團圓媳婦的,是以婆婆為代表的愚昧民風和封建禮教。

●第六章

1.× 2.√ 3.× 4.× 5.× 6.√

●第七章

1.蕭紅 馮歪嘴子

2.馮歪嘴子任憑人們奚落,平靜地生活著。他愛自己的孩子,體貼自己的妻子。他並不那樣絕望,他覺得他在這世界上一定要生根,一定要把他的兩個孩子撫養成人,於是他照常活在這世界上。他自己動手喂那剛出生的孩子,他該擔水擔水,該拉磨拉磨。麵對冷嘲熱諷,不所左右,對家人耐心體貼,執著生存。這是樂觀堅強的人。

●尾聲

1.B、D

2.D

●真題彙編

一、

1.①A ②A ③B 2.呼蘭河傳 蕭紅 張迺瑩自傳

二、

1.B

2.祖父與孩子們藏帽逗樂——表現祖父的和藹可親與孩子氣;祖父常常挨祖母的罵——表現祖父的好脾氣;我與祖父戴花逗樂——表現祖父對作者的寵愛、性情的溫和與內心的溫暖。

3.(1)第一處“寂寞”主體是祖父,原因是:祖父沒有什麼事情可做,很閑:“一切家務都由祖母管理。祖父隻是自由自在地一天閑著”;祖父性情與旁人不同,懷有一顆赤子之心,內心溫暖充滿愛,卻無人理解:“幸好我長大了,我三歲了”可以和祖父有共同的事情和愛好。(2)第二處“寂寞”主體是“我”,原因是:“我”作為一個孩子無處可玩,無處可去,難免感到無趣無聊;“去沒有去處,玩沒有玩的,覺得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麼長”;對寬廣世界、溫暖鮮活生活的眷戀,一旦不能有便覺寂寞。以成人視角來看,兒時的後園、兒時的祖父和兒時的“我”缺一不可,共同組成了“我”對抗童年孤寂的屏障,是“我兒時心靈溫暖的來源;“一到了後園裏,立刻就另是一個世界了”。現在這三者無法融為一體,造成了“我”內心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