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還是在我孩童時期,上世紀七十年代那會,家家戶戶經濟條件都很貧乏,能做上、吃上香溢的烏米飯已經算是很奢侈的生活了,加上那個饑不擇食的年代,孩子們若能聞到“烏米飯”的香味,那指不定會怎麼垂涎欲滴呢。三姐長我五歲,那會她也就上小學,有一次她們學校要組織郊外秋遊,母親為三姐準備起來了蛋花湯、茶葉蛋之類的秋遊餐食,因三姐也喜愛吃烏米飯,母親也為三姐上山采剪烏飯葉做烏米飯。那天我放學回家口渴得要命,就徑直跑到廚房拿了水杯裏的涼開水就喝,這時順眼看到一旁桌上擺放著一大碗烏米飯,直快把我的口水饞出來了,其實我知道是母親給三姐準備秋遊吃的,我用小手指頭輕輕地挖了一口解解饞,就去做作業了。過了一會兒,聽見樓下一個乞丐在乞討吃的,我趴在窗口往下看:一個衣衫襤褸的老婦拿著一個罐子,看上去大概七十多歲,可憐兮兮的,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應該為老婦做點什麼,回頭看到桌上那香噴噴的烏米飯,我想這個老婦一定很喜歡吃,就幹脆捧起盛滿烏米飯的大碗,興衝衝地往樓下跑去,來到老婦跟前說:“老奶奶,這是我媽媽做得很好吃的烏米飯,送給你吃吧。”老婦可能聞到烏米飯的香味,眼睛有些濕潤地對我說:“小朋友,謝謝你了,你媽媽知道你拿給我嗎?”
“當然知道呀,我媽媽讓我學習雷鋒做好事。”我一邊把烏米飯倒在老婦的舊罐子裏,一邊違心地說謊了,老婦頻頻點頭邊向我表示感謝,邊夾起筷子吃了一口烏米飯,我看到老婦已是老淚縱橫。望著老婦邊吃烏米飯、邊步履蹣跚慢慢遠去的背影,我幼小的心靈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傍晚時分,母親也從河邊洗衣服回家了,我突然想到“要不要告訴媽媽,我把烏米飯給乞丐老婦吃了,媽媽會不會訓斥我一頓?”母親卻發現桌上的烏米飯沒了,本想編一個謊言的我一不做、二不休地幹脆如實地向母親道出了實情,原想母親會狠狠罵我一頓,不想母親知道我做了好事,直誇我應該孝敬老者,這是美德,母親對我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老的時候,所以才會有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古訓,你懂了嗎?”那時懵懵懂懂的我或許從母親的神情裏讀懂了一點點這個古訓的含義。那天晚上,母親又在廚房裏另起爐灶,重新給三姐做起了次日秋遊的烏米飯,一直忙到了後半夜,母親為子女辛勞的背影和夜色融入的畫麵,再一次讓躺在床上的我偷偷地淚目……
如今53歲的我,似乎會時常聞到母親做的烏米飯的飄香,雖然現在家裏沒有一粒烏米飯的影子了,但母親的烏米飯永遠是天底下最無私的盛宴,也是最人性化的人間關懷,因為我從母親身上真正學到了“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的人間孝道,也從母親身體力行對我們子女的教導中,學會了“孝”和“愛”的內涵關係。因此每每想起母親的烏米飯,不僅僅是在母親節,願天下所有的母親每天都能康健地生活在子女心目中的那個永遠溫馨、撫慰心靈的母親節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