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來到這個星球上走一趟、度一生,我想都會期望有一個收獲的人生、滿載的人生、成功的人生,因人而異不同,收獲的角度、種類、數量等亦自然不同,雖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初心的夢想和人生坐標,但現實中不可避免的這樣、那樣或多或少不盡人意的生活落差、願景錯位,都會殘酷且無情地對立在每一個人麵前,或許有人會沮喪、氣餒或退縮,但我想更多的人會選擇和自己的靈魂對話,呐喊出內心與現實的碰撞“我命由我不由天”,以積極和樂觀的心態應對人生的落差、生活的錯位。
“白發雖未生,朱顏已先悴。人生詎幾何,在世猶如寄。”人的一生是彈指一揮間、兩鬢雪染霜的歲月輪回,都說人生短暫不過幾個十年,屈屈之錯位、落差難道可以隨意擺弄人生左右嗎?回首往昔,三十多年前的高考因放棄自費生就讀,我失去了進入大學校門求學的機會,此次落差當然會深感惋惜,但“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圍城之外依然是有“苦讀聖賢書”的廣袤天地,博覽群書、攻讀文科課程,我以“苦行僧”求學的春秋時光拿下了大學的文憑,同時也經曆了卅年的辛勤寫作耕耘,已在全國媒體上發表了近50萬字文學作品,如今我成長為中國散文學會、中國化工作家協會、浙江省散文學會會員。我以自身求學歲月的艱難跋涉感悟到人生的落差又何妨?隻不過是“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觀瀑布裏的滴滴水珠,不同樣是以千尺高的落差跌入河底嗎?但滴滴水珠照樣經過漫長的人生征途,最終彙入汪洋大海,承載著去改造海洋的生命,延續海洋的天籟之音、養育著海洋千千萬萬的生靈。錯位也罷、落差也罷,人生的坎坷、荊棘之實例又是何其多。且看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9歲博士研究生孫玉晴,她的命運感天動地,她不過是一個被年邁的農村貧困夫婦撿來的棄嬰,但她自小以奮發苦讀,以勵誌者的求學精神一邊悉心照料患病的養母,一邊從專科生一直攻讀到名校的博士學位,孫玉晴其間的苦難、艱辛又有誰能體會的到?但她依然憑借著讀書改變人生的勵誌精神,唱響了一首感動普天下的“求學、孝道”讚歌。
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要以人生錯位為借口,更不要以人生落差為理由,“誌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以樂觀、勤奮的人生心態書寫自己的讚歌,自然就不會被所謂的“錯位、“落差”掩埋人生的征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