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第 2 章(2 / 2)

這身子,原先那個才被罷官、氣急之下又被謝祄穿越了的倒黴蛋賈雨村,竟不隻是個一身官服才披上沒兩年就被剝掉的“倒黴蛋”,還是個自以為深情念舊、結果猥.瑣戀.童的貨!

且道那嬌杏姑娘是甚來曆?

卻原來賈雨村當日上京趕考途中,曾一度窘迫到寄居寺廟勉強度日,幸得那葫蘆廟附近有一位鄉宦甄士隱甄老爺,因賞識他才華甚高、又敬他性情不凡,便贈了他五十兩白銀、並兩套冬衣,這賈雨村才得以擺脫淹蹇順利進京,於春闈一戰、一展所長。

而這嬌杏姑娘,便是當年甄家的一個小婢女,當日賈雨村於甄家書齋客坐時,恰遇著這小婢女於書齋外擷花,因這小婢女偶然幾次回顧,這賈雨村便不顧自己當時早已是三十而立的人了,人家小姑娘卻儼然十二三歲仿佛、十四五歲頂天了的稚嫩;更想不起來要不是他少年時接連喪親、後又一心功名,隻怕兒女都不比這小姑娘小幾歲的可能!隻管一心情願地拿人家幾次回眸當芳心暗寄,便是後來一朝中舉、順水推舟應了某戶不算十分高官卻也合意的人家“榜下捉婿”,也依然對這位“風塵中的知己”很有幾分念念不忘。

這隻自個兒念念不忘且還罷了,隻是想想的話,再怎麼想都不犯法;偏偏事情就能趕得那麼巧,賈雨村出京為官、主政一方的時候,竟又在異鄉偶遇了這嬌杏,還一眼就將人家給認出來了!

不隻認出來這婢女嬌杏,還打聽得原先資助他於寒微的甄老爺家逢大變,獨生幼女元宵走失、家業又被大火焚毀大半,舉家遷到此地,原以為依托嶽家好歹過活,卻不料投人不著,叫他嶽家將僅剩一點家資都幾乎悉數哄去,屢番變故之下,那甄老爺心灰意冷,竟隨個瘋癲顛的道士江湖流浪去了,獨留下甄娘子封氏,帶著嬌杏等兩個舊日婢女,寄居娘家艱難過活。

這賈雨村也是個奇人,打聽得這番前情,雖也給甄封氏送了兩封銀子、四匹錦緞等,又有“我自使番役,務必(將那元宵節時看等丟了的甄小姑娘)探訪回來”的話語安慰,到底沒見他手下番役在這探訪事上如何積極,倒是他因著妻子新喪、後宅空虛,雖不好急著續弦,那將那風塵知己納回來暫持後宅的心卻是十足迫切,為著定下這事兒,嬌杏且還沒抬進門,賈雨村便先謝了甄老爺那封家嶽丈足百金,又很與了甄封氏好些光鮮物事,令其好生養贍,以待尋訪女兒下落。

不料更巧的是,賈雨村與他這風塵中的知己才剛重逢就又遇風塵,二十年寒窗苦讀,還沒風光兩年,轉眼就被罷了官!

卻說那封家原是個女婿艱難投奔來、都能狠心謀算他僅剩那點兒家業的人家,前兒見賈雨村去官落魄,也不是沒打過趁機賴賬、將嬌杏昧下來另行處置的主意,隻是封家老丈到底年老成精,那雖祖上也曾當過官,如今卻依然基業耗盡的女婿好欺,這正經進士出身的讀書人——

別看才剛得罪了這地界兒的上官被罷了官,到底功名還在,京中的嶽家也還在。

不管人家那嶽家是因著什麼不曾出手拉他一把,隔壁州府裏的同年又為何沒能與他成功守望,隻一個進士,便不是封家那樣即便吃下女婿剩餘家資、卻也不過從殷實農家勉強躍居縣中富農的人家能得罪的。

如此細細思量了幾日,那封家老丈終是將大兒子那“原以為妹妹身邊那婢女不過爾爾,不了在老爺們眼中卻值百金。如今賈家遭了事兒,我們不如將她另與了別個老爺,便是不曾又值百金,有個五十金也夠又置好一片田地”的話給懟了回去,又呸了蠢蠢欲動、待要與老爺們養成同意審美的小兒子滿臉,到底一頂小轎,將嬌杏送了過來。

萬不料如今那能把個未及笄小丫頭的回眸當鍾情的賈雨村卻不在了,隻剩個滿腦子“與未成年人圈圈叉叉,三年起步死刑不冤”的謝祄。

。您提供大神莫子喬的從紅樓開始翻天覆地[綜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