礙於朝廷定令,年關之前顧同必須到任。
因此,在安排妥當長安城中一些主要事情之後,顧同就不得不帶兵再次北上。
不同於第一次率兵北上草原減丁,此次卻是有著一個多月的時間在路上消磨,因而,也就不用旅途匆匆。
再派遣了杜謙、三娃子等一幹驍騎營講武堂中表現優異的學子,帶著一隊人馬先行北上為大部人馬打前站之後,顧同並著何方、羅通、賀胡子就一路且行且商討著此去大同府主政的事宜。
因為有何方這個土生土長的晉人做向導,因而,不消幾日下來,對於西京大同府乃至整個三晉之地,顧同就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結合自己以前學到的曆史知識,顧同將山西之地從隋唐到目前,做了一個梳理,以此來方便他今後在這片錦繡大地上的發展。
從楊堅興建大隋王朝之後,神州大地劃分總管府。在山西設總管府的有並、代、隰、朔四個州,而以並州為首。為了防禦北方強大的突厥國的侵擾,隋文帝派他的兒子楊廣率領軍隊駐守在晉陽,楊廣因而被封為晉王。這時,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河東地區既有鹽池,又產糧食,經濟相當繁榮。
隋末天下紛亂,群雄競起。任隋朝河東道撫慰大使和太原留守職務的李淵,在兒子李世民和晉陽令劉文靜等策劃下,率三萬兵力,從太原起兵反隋。渡過黃河,進軍關中,經過多年征戰,於公元618年建立唐朝。
李淵之後,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他采取一係列措施,改革弊政、鞏固政權,從公元627年開始。出現了曆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的興旺景象。這時,國家的版圖廣大,社會經濟繁榮,文化高度發展。山西的經濟發展曾經居於全國的前列。那時,全國共有18個鹽池,河東就占了五個,一個產鹽萬斛,供應京師,被柳宗元稱為“國之大寶”。唐王朝對山西十分重視,認為這裏是“龍興”之地,於是把晉陽城定為北都,在這裏廣積軍糧、兵器和甲胄,又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和城池,李世民死後,唐高宗李治繼承帝位,李治之後,女皇武則天稱帝改元,武周之時,在晉地大肆發展佛教,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因此成為寺廟林立、雕塑精美、名揚全國的佛教聖地。
五代十國時期。當朱溫滅唐建立後梁時,沙陀貴族李克用任河東節度使,被封為晉王。他一直和後梁對立,公元923年,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從晉陽起兵,推翻了後梁,建立後唐,年號同光。後唐政權隻存在了十三年就被石敬瑭滅亡。石敬瑭原來是李克用的部將,在北方契丹的支持下,於公元936年稱帝,曆史上叫做後普,石敬瑭也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兒皇帝’。石敬瑭的部將劉知遠又於公元947年在太原稱帝,以後遷都開封,建立後漢,在短短半個世紀中,華北和中原前後經曆了五個王朝,曆史上稱“五代”。這五個王朝,除了最前的後梁和最後的後周外,李存勖、石敬瑭和劉知遠所建立的三個王朝,都是以山西為依托,掌握了軍事、經濟實力以後取得政權的。
和五代同時,在中原以外的地區,陸續出現了十個地方性的政權,曆史上稱之為“十國”。這十個封建割據的小王國,有九個在南方;隻有劉知遠的弟弟劉崇所建的北漢是在雁門關以南、韓侯嶺以北的山西北、中部(再加上陝西神木一帶一小片地區)。因而,在這一時期,依靠晉地資源,稱帝建國的共有四家。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滅掉五代最後一個王朝——後周,建立北宋。他製定了“先南後北”的統一軍事計劃。此時北漢劉崇依靠著北方的契丹,和北宋王朝相對抗。宋兵三攻“北漢”,都因為北漢有契丹軍的援助而失敗。直到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又率領大軍出擊北漢,北漢主劉繼元才開城投降宋朝,北漢將領楊業也奉命向宋王朝投降。
高歡父子、李淵父子、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和劉崇兄弟。都靠著晉陽這個地方爭奪天下當了皇帝,所以一時天下紛紛揚言,晉陽城(太原)乃是“龍城”,太原東北的係舟山是“龍角”。因而在宋朝軍隊在攻占晉陽以後,把千古聞名的晉陽城放火燒毀,又把係舟山頭鏟平。公元982年,宋王朝派大將潘美在唐明村重建新城,這就是現在太原城的開始。為了釘破“龍脈”,在修城時隻建丁字街,不修十字路。可見趙宋皇室對於晉地人物的恐懼和擔憂已是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