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進軍關中(上)(2 / 2)

這不僅僅是將領們的心思,諸如神武軍出身的普通軍士,現在已經成為支撐起整個晉軍的基層軍官們更是大多數人們都有這樣的想法,對於此,顧同早就已經了解,畢竟漢唐盛世,都是以關中作為基業的,千年帝都的熏陶,給這些人的是難以改變的地域優勢感覺。

收回心思,顧同敲了敲桌子,示意已經激動的交頭接耳的將領們先將議論收起來,然後將目光轉向羅通,朗聲問道:“羅將軍,諸路兵馬準備的如何了?”

顧同表情嚴肅的發問,羅通自然不敢大意,連忙說道:“自從前年我軍整編以後,現在全軍上下,共計有二十五衛士卒,其中第一衛將士作為親兵營供衛太原城,第五衛將士守衛西京大同府、第十三衛將士鎮守平陽府之外,其餘二十二衛兵馬已經按照之前的部署,進入到了各自的作戰區域,隻等主公令下,二十二衛兵馬立刻殺向各處。”

將宋金使用的軍製改為結合了明朝衛所製和後世軍製的新軍製之後,軍隊的部署一下子就清晰明了了很多,不像以前,什麼大同軍、寧化軍一類的稱呼,不僅帶有濃重的地域性質,更重要的是,也不利於調動,很容易出現部將叛亂的事情,像現在,將全軍編為多少多少衛,然後平時交由衛的指揮使訓練,作戰之時,則由顧同親自任命的節度使統帥多少個衛的士卒出戰,防止了沒落的父子關係的陳舊兵將關係,也最大程度的可以避免有叛亂之類的事情發生。

二十五衛,每一衛五千二百人,其中作為親兵營的第一衛因為考慮到保護顧同安全,是以多加了一千五百人,別看人數隻有六千七百人,可是其中近九成的士兵全部是經曆過戰爭的虎賁之士,論戰鬥力絕對是全軍之冠。

宋金對峙、紛亂的兩年時間裏麵,新的軍製,已經被全軍上下的將士們所習慣,而新軍製也讓一些有頭腦的將領們明白,自己的主公顧同,未來的路途,絕對不隻是一個區區的晉侯可以打發的。

新軍製,新氣象,雖然不知道這種新的兵製之下,將士們的戰鬥力到底是加強或者是減弱了多少,可是一場大戰在即,檢驗新軍製的時刻也到來了。

環顧四周,將眾將的目光聚集在一起,顧同習慣性的咳了下嗓子,然後就做出了如下的命令:“命令,第二衛、第三衛、第四衛組建東路軍,由燕寧將軍統領,三娃子為副統領,出兵懷來,沿著太行山東側,攻打中都路的州府,切記,不可深入,隻做牽製女真兵馬之用,必要之時,回防太原府,以備不測!”

“末將遵令!”燕寧、三娃子出列,接過軍令。

“命令,第二十衛、二十一衛、二十二衛組建北路軍,由杜謙出任節度使,駐防淨州,防備蒙古方向,一旦蒙古人趁我大軍西進關中,南下侵犯之時,一定要保證不能讓蒙古人進入一個,負責,拿你是問!”

杜謙有些遺憾不能參與到西進關中的戰事中去,可是一想到北疆任務之重,是以不敢再有其他心思,連忙出列接令。

杜謙的心思,顧同自然明白,可是蒙古人始終像是一把選在他腦袋上的劍一樣,不能不防備,雖說已經依靠汪古部、兀立特部等等附屬草原部族建立起了一道緩衝線,可是誰知道天生的戰略家的鐵木真會出什麼招式,將晉地視作大本營和根據地的顧同,根本不敢疏忽大意,以致被蒙古人抄了老窩。

想了想,顧同又對杜謙吩咐道:“到了淨州,你可以用我的名義,去聯絡阿刺忽失和兀立巴特,至於該怎麼做,我想你應該明白的。”

跟著顧同,已經學到了如何利用各派勢力的杜謙,點頭應承道:“末將明白。”

想了想杜謙年輕,萬一一不小心就會誤了大事,是以顧同又向德高望重的路伯達看了看,已經被安排作為此次戰爭後勤官兼任西京留守的路伯達,從顧同眼神中明白了對於西京路的安排,是以微微點頭,向顧同表示會盡一切可能,幫助杜謙做好西京路的防務的。

安排好了牽製中都方向、蒙古方向的敵人之後,顧同在此安排起進軍關中的各路兵馬的具體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