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安定大理(上)(1 / 2)

蒼山一戰,激烈無比,最終,高觀音政兵敗自殺,高氏兵馬死傷慘重,各部蠻兵,更是連投降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晉軍全部殺死在了蒼山腳下。

當將士們打掃清理戰場的時候,高氏兵敗,蠻兵盡失的消息,立即就被十幾路通訊兵帶到了大理國的每一個角落,當然,至此大理國的稱呼真正的已然成為曆史,代之的是,雲南行省。

行省,這是顧同當初就定下來的對於大理故地的統治手段,並且將行省治權、兵權、財權一分為三,總督之下,設立提督兵馬使,財稅轉運使。不過對於第一個行高官官——雲南總督段智祥來說,總督之位,不過是虛設而已。

蒼山大戰之後,晉軍主力,就全部開赴進了大理城,一來,是繼續施展武力,震懾大理諸派暗藏不服之心的勢力,二來,也是為了繼續用兵各處,將所有城池一一收複。

進了大理城後,陳季常就成了那個最忙的人了,不僅要調遣一路路將士,分赴雲南行省的八府、四郡、四鎮,接受大小城池,還要安排這些城池的管理和治理,不然用兵幾個月,打下來的這片土地,恐怕就要變成一片亂地了。

好在蒼山腳下的鮮血還未消散,興許是空氣中的血腥味兒太過濃重了,凡是晉軍所過,大小城池,莫不敢拒之城外,紛紛開門迎入,以示降服。

不過這樣一來,確實也大大削減了將士們的壓力,連番苦戰,縱算是鐵打的人,也累的沒有幾分力氣了,更不要說,這些普普通通的血肉之軀了。

八府、四郡、四鎮,支撐著整個新的雲南行省,當這些城池,紛紛到手之時,也標誌著,晉軍完全占有了以前的大理諸地。

就在陳季常安排著一項一項的後續事宜的時候,趕在雨季之前,從長安城運到大理城的最後一批糧草,也渡過金沙江運抵大理城下,看著山一樣的糧草,一直都為後勤擔心的陳季常,此時內心大安。大理初步平定,戰士們不可能立即撤兵,至少也要等到年關時,將大理的一切一切都鋪墊好之後,南征大軍,才會撤退,當然,駐兵是不可避免的了。

擔當糧草押運任務的楊修義是當初最先在蜀地相應沈複,並且力助錦衣衛開展行動,打擊吳曦勢力的官員,當然,他現在的身份是雲南行省的財稅轉運使,顧同一紙令下,自覺是機遇的楊修義,二話沒說,就千裏迢迢的趕到了大理城。

見到陳季常,楊修義先是將糧草一一交付,忙完公事,這才在陳季常的陪同下,於大理城最好的酒樓吃宴,作陪的還有耶律楚材、王韜、李好義、李好古、楊巨源等人。宴席之上,楊修義代表顧同勉勵慰藉了南征將士一番之後,這才向陳季常細聲詢問南征的具體情況。

陳季常歎了口氣,說道:“十萬大軍南征,死傷三萬餘人,傷殘者也有七八千,比例不可謂不大,季常對不起主公厚望,慚愧、慚愧。”

這些天來,始終不願意麵對南征傷亡慘重這個事實的陳季常,當著楊修義的麵,還是將這個話說了出來,其中不乏提醒楊修義日後在雲南為官,要小心謹慎,千萬不能像自己一樣,大意失荊州。

楊修義也沒有想到南征之戰,死傷會這樣大,漸漸融入晉軍的他,自然明白,即使是在麵對女真鐵騎的時候,長安一戰也沒有死傷這麼多的人,卻不料看似簡單的南征居然會這麼慘烈。收起心中原有的幾分輕視,楊修義沉重的說道:“逝者已逝,元帥節哀,主公已經下令,要我等在蒼山之下,勒石銘功,我看,倒不如就修一個江山永固碑,將戰士們埋葬於此,一來,可以慰藉他們的在天之靈,二來,也能時刻提醒那些蠻人,不要忘了蒼山激戰!”

楊修義的話,立即迎來了軍中諸將的無比歡迎,尤其是貿然發動大理城攻奪戰的李好義,心懷慚愧的他,知道南征一戰,死傷會這樣慘重,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大理城下的那一戰,因此,一直以來,他都想著為死難的將士們做些什麼,恰好,楊修義的話,給了他一些提醒。

看著陳季常,李好義哽咽著聲音說道:“元帥,楊大人所言在理,我看,這件事倒不如就讓末將去負責吧!”

陳季常自然清楚李好義的心思,這些天來,他一直都對李好義冷處理著,就是想給他一個教訓,好讓他明白戰爭無小事,一著不慎,死傷就是無數,現在倒也覺得,罰也罰夠了,是該給李好義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