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李好義,武博沒有讓朕失望,銀子找到了,楊桂枝和趙洵也一並抓到,不錯。”看罷李好義和沈複的奏折,顧同一麵叫好,一麵對旁邊的陳季常說道:“擬旨,著李好義即刻押解楊桂枝、趙洵以及千兩白銀入京,朕要給他、給西南軍的將士們也犒賞一番!”
“陛下說的是,有功則賞,有過則罰,隻是不知陛下打算怎麼處置楊桂枝和趙洵二人?”陳季常不能不問清楚對此二人的處置,畢竟二人都是大宋王朝最親近的繼承者,要是不除掉,必定會釀成大禍。
陳季常的擔心,顧同心知肚明,盡管他不喜歡一言之下,就有人命葬送,不過為了帝國的長治久安,顧同又不得認真思考對楊桂枝和趙洵二人的處理。
尋思了一陣之後,顧同歎了口氣,低聲說道:“密令沈複,在來京城的路上,命錦衣衛的人除掉趙洵,手腳做幹盡,不要給人口舌。”
“陛下聖明。”陳季常微微一笑,他倒沒有顧同那麼多的想法,隻覺得趙洵的命是千萬不能留下來的,要是趙洵活著進入長安城,指不定那些舊臣們會有什麼謀動,是以,隻有死了的趙洵才是對於帝國最有利的趙洵。
“關好楊桂枝,這個女人一定要讓她活著進入長安城,這樣,也算是給舊臣們一些緩和的空間,如此,朝廷之上也能平穩一些。”對於朝堂之上各種勢力掌握的越加如魚得水一般的顧同,瞬間就將楊皇後和趙洵的命運做了區別對待。
建元元年四月初九,就在鎮南侯李好義押解前朝皇後楊桂枝和前朝太子趙洵進入長安城的路途之上,突然有黑衣刺客企圖‘解救’楊桂枝、趙洵,不料亂軍之中,趙洵中箭,當場死亡,所幸的是楊桂枝受了些驚嚇,倒是無礙。
消息傳到長安城,皇帝顧同大怒,一麵命令刑部以及天下各衙門,‘捉拿’刺殺趙洵的刺客,一麵將禁軍指揮哲別派出,命哲別親自帶領禁軍神武營出長安‘保護’楊桂枝安全進京。
雖然誰都明白,最有可能殺死趙洵的人是誰,可是眼見著宋王朝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已經被連根拔了起來,一些舊臣們,心中哀歎憤怒之餘,也不得不接受事實;不過對於普通百姓來說,當朝天子能夠派遣禁軍‘保護’前朝皇後入京,明顯是有恩有義之人,一時之間,百姓心目之中,顧同的聖君形象,又深入人心了幾分。
有人說政治就是演戲,一代代的君王將相們,人後各種陰謀,人前各種仁義,不過有的時候,演戲也是必要的,就看演的戲是不是可以利國利民、為國為民的好戲。
經過了最初的心理適應期之後,顧同已經可以坦蕩蕩的麵對密令處死趙洵的事情了,當然,其中也不乏他連著處理對一係列反抗帝國和反抗他本人的勢力的案子分了一些他的心神。
“李遵頊、成千林、木青璿蓄意對抗朝廷,在西夏國主投降之後,出爾反爾,陰謀勾結各方,企圖恢複西夏社稷夏震、林一官先是槌殺伐金之臣韓侂胄,後又臨安宮變,綁架前朝皇後、太子,在倭國之時,更是威脅、褻瀆前朝皇後,以下犯上,後勾結前刑部尚書陸從權,刺殺前朝寧宗皇帝,罪不容赦王淮之、盛章、陸從貴、鄭士鐸、吳有良,於帝國初建之時,公然對抗朝廷,對抗聖命,聚集兵將,公然反叛朝廷,危害江南穩定,當罪誅九族,其中王淮之,更是猥褻前朝皇後楊桂枝,與之暗中勾結,其心更惡前朝皇後楊桂枝,乃是前朝寧宗皇帝欽封正宮,但在臨安宮變之後,不能恪守婦道,褻瀆皇家威儀,當賜死”
一樁樁,一件件,當江南局勢徹底平定之後,壓在刑部大牢之中的一個個蓄意和顧同對抗的人全部被揪了出來,看著這些人的所作所為,顧同都覺得憤怒,不僅僅是因為這些人公然反對他,更加重要的是因為這些人,多少的男兒死在了戰場,多少的家庭失去了希望,一切一切,都是為了一己之念!
“李遵頊、夏震、王淮之三人乃是各案之中的首罪,當千刀萬剮,以泄天下百姓之憤,其餘人,隨三人陰謀造反,罪亦不容誅,一並問斬,不過誅殺九族”顧同稍微斟酌了一下之後,對新任的刑部尚書宋鞏和刑部侍郎劉哲說道:“誅殺九族,牽扯太廣,對於首罪,誅三族,從犯者,一人伏法,家人流放嶺南,嚴加看管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