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靄齡 ——專寵四年的長公主(1 / 2)

女孩要富養。這個理論認為,女孩在優渥的環境裏長大,會有高貴的氣質、大氣的品性、穩定的心態、出色的擇偶眼光等等。早在1900年之前,就有一位上海的牧師無意間實踐了這一道理。

這個牧師本名韓嘉樹,後改名為宋耀如,等他出洋鍍了一層金回來,另取了一個英文名字叫查理。查理宋在國外追求過兩位西洋女子,但人家家裏都覺得這個中國小子出身不好,也挺窮,都不願意讓自家閨女嫁給一個中國人。於是查理宋回國後馬上調整審美眼光,娶了個五官端正、嚴肅認真、團結活潑的上海媳婦倪桂珍,並且立誓努力賺錢,擺脫貧困。

這場婚姻讓查理宋格外滿意,不但因為兩人之間互動的和諧,更因為倪家也是聖公會的教徒,信仰一致。而倪小姐雖然生在19世紀,但是卻像現在的女孩一樣,一直讀書到17歲,數學成績優異,還有一項在當時非常驚人的特長——彈鋼琴。這讓崇洋的查理宋找到了一些安慰。

而倪家對這個留過洋的窮姑爺也是蠻看好的,連姑娘帶嫁妝,送給了查理宋一筆數額不菲的補貼。其具體數額不詳,但是對於月薪不足15美元的查理宋來說,這簡直是進入上海上流社會的敲門磚。

於是查理宋帶著倪小姐,在一棟兩層的瓦頂磚樓住了下來。客廳兼做飯廳,照明靠屋角的煤油爐子,保暖靠窗前糊的雙層蠟紙,夜間也沒有其他的娛樂活動。感情甚好的夫妻二人便在這樣的小屋裏有了第一個寶寶,起名宋靄齡。查理宋抱著閨女,心裏樂開了花。接受西洋文化培養的他可沒有什麼男尊女卑的觀念——妹子也是半邊天啊。

多了張吃飯的嘴,家裏經濟頓時有點緊張。於是查理宋找到了一個文化產業的兼職——書販子。他負責替美國《聖經》出版協會推銷英文版的《聖經》和中文版的《新約全書》。

書賣了沒多久,查理宋就察覺了這些售價2~3美元的高價《聖經》在中國很難打開市場。他憑借著在威爾明頓印刷廠當過學徒的經驗,幹脆用倪家陪嫁的全部金錢盤下了一家印刷廠,用最便宜的本地紙和油墨,雇用最便宜的中國勞工全天開工,印刷各地方言版的《舊約》和《新約》。老百姓一看這書,喲,真便宜!厚厚一本,真值!再一翻,隻見文中寫道:“日頭底下莫啥子新故事。”頓時一拍大腿,大叫一聲:“哎呀媽呀,說得真有道理,我買了!”

等到四年後,倪桂珍懷上第二個孩子的時候,查理宋已經添置了新的印刷機,並在法租界買了一個小工廠,日夜開工印刷《聖經》、《讚美詩》和其他的宗教宣傳冊。創業的美夢終於成真,查理宋立刻辭去了牧師的工作開始創業生涯。

有了錢,車子房子也該馬上鳥槍換炮了。查理宋雇了一輛嶄新的黃包車和一個年輕力壯的車夫兼保鏢,把家也搬到了虹口郊外的別墅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