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喜看稻菽千重浪(2 / 3)

[這是一株奇特的稻禾,株型優異,穗大粒多,足有十餘穗,每穗有壯穀一百六七十粒……]

天幕之下的古代王朝,無論是君王還是臣子,意識到這是什麼的聰明人都站了起來,看懂這是什麼意思的百姓也瞪大眼睛,看著這個數字,再看看上麵的畫像,震驚到失聲。

秦漢主糧不是稻米,還是小米,但看著畫像上那麼碩大的穀粒,再看看一株十穗,至少一千六七百粒的稻子,所有人都心頭火熱。

嬴政、劉徹和鄧太後都不約而同趕緊下令安排人去長沙尋找畫上的稻穀,就是長沙本地人也看著天上的稻穀出神。

到這裏開始講與育種之法了,唐朝的官員們也趕緊拿著筆在謄抄。他們就算不為朝廷,這抄下來萬一能給家族帶來好處也不虧。

朱厚照則是看著‘孟德爾’‘摩爾根’還有他們底下的注釋,思考這個奧地利和漂亮國在哪裏,遺傳學和胚胎學又是什麼。

他看著這些字還有書上寫的袁老做的事,倒是有了個淺薄模糊的概念,但還是覺得差了點什麼……

相同的是,所有人統治者都趕緊讓人抄下這篇課文,一字一句不許出錯。

[實踐讓他發現了真理隻要探索出其中規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雜交稻,也就一定能把這種優勢運用到生產上,從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

後麵我們將看到,他對真理的發現,使他不可避免地要向國際知名權威和和他們的權威結論發出挑戰……]

劉徹高聲讚道“不錯!不愧是我華夏兒郎!”

他看到熟悉的字眼時,想想這是史書上不曾記載的,也反應過來這恐怕記錄的是未來,一時之間心更熱切,也越發看重天上的的‘神女’。

和他一樣的人不在少數,大家不能確定諸葛小小的身份,畢竟她在天上呢,但是她手裏的書已經被都認定了,是記載他們華夏未來的書!

[1964年7月5日,“泥腿子專家”又走進了安江農校的稻田,去尋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他頭頂烈日腳踩淤泥彎腰駝背去尋找這種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開裂、性狀奇特的植株上,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馬上把這株洞庭早粉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條標記。袁隆平欣喜異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終於找到了。

兩年後,袁爺爺的一篇論文《水稻雄性的不孕性》發表,它宣示了培育雜交水稻的理論設想和實現途徑,開創了水稻研究的新紀元。]

看過他前麵的失敗,再看看他一次次堅持不懈,花費好幾年的時間在田間,隻為尋找不同的稻種,培育產量更高的糧食,眾人都說不出話來。

靠天吃飯的農業大國,自古以來都把糧食看的比什麼都重要。

哪怕看不懂什麼遺傳,雄蕊雌蕊也不甚明白,但這種為國為民的人,李世民也發自內心地欽佩。

他跟著一起看著文字,不禁問道“他能成功嗎?”

所有人都希望他成功,但這事情太重要,太偉大了,沒人敢妄下定論。

最後反而是魏征斬釘截鐵道“這位袁老,他定能成功的!”

[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在生產上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國家,雜交稻比一般水稻每畝增產100千克左右。1976-1991年年全國累計種植雜交稻19億多畝,增產糧食近2000億千克。由此可見,雜交水稻的推廣,對解決我國11億(課本內容,當年數據,勿杠)人口的溫飽問題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國種植麵積最大、產量最高的一個水稻良種“汕優63”是雜交稻.近幾年的年種植麵積都超過1億畝,平均畝產穩定在500千克左右、不僅產量高而且品質好,被評為全國優質糖稻米.……

就這樣,他捍衛了事實,也捍衛了真理。]係統給古代單位做了換算,一千克對於多少斤多少兩都在副頻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