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224章 新的局麵(2 / 3)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衡晉根本沒有力量抗衡的,雖然不明白,新月國怎麼會單單放過衡晉,但是其餘三國的人,心裏就不好受了,要知道,衡晉根本沒有立場袒護他們,而且也根本沒有辦法救下他們。

朝堂上,所有人都在諫言,要讓衡晉把那些人都交出去,其餘人交出去,司徒玉軒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可是這些人裏麵包含了他的女婿和外孫女,朝陽公主可以不用送走,可是盛月卻有皇族的血脈,他們當然容不下,皇後甚至以死相逼,要是敢把她的外孫女交出去,她就死在宮門前。

一些老學究聲淚俱下的訴說著,衡晉的百年基業,不可以斷送,再說那些其餘幾國的內務,他們衡晉不便插手。

而皇後一派的人則說,這是新月的鬼計,無論那些人送不送走,都不會有太大的結果,新月國的掌權者的野心昭然若揭,無非就是統一四國,現在來了衡晉的那些人,都是其餘幾國的精英,不如留下他們,說不定還可以幫助衡晉抵抗新月國的入侵。

就在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寒王走了進來,看著寒王好好的,一些人像見鬼了一樣,畢竟寒王的腿殘廢了那麼多年。

“皇兄,臣弟不讚成把那些人送走去換取暫時的平靜,他們都還有利用價值,還有一些影響力的,現在我們衡晉該做的,不是偏安一隅的自欺欺人,而是應該想辦法保護我們的國家,如果開戰,臣弟願意領兵。”

“王爺說的輕巧,雖然王爺您現在的腿好了,可其餘三國的兵力,已經不是我們衡晉能抗衡的了。”

“不趁著現在新月剛成立,正是混亂的時候抗衡他們,難道要給他們時間休整好了,再來攻打我們嗎?還是你們想當軟骨頭,相當亡國奴,或者說想像其餘那幾國的有些大臣,就算換了天,還是照樣的做著大臣。”寒王毫不客氣的對著那個反駁他的大臣甩眼刀子。

其餘想反對的人,都被寒王的話給懟得麵紅耳赤的。就算他們真是這樣的想的,被寒王這樣直接扯開了遮羞布,也不好意思再多說了,畢竟現在衡晉還好好的,他們卻已經有了二心,不等那些人攻占衡晉,他們就已經先死了。

司徒玉軒本來就是一個溫和的人,突然麵臨這樣的威脅,心裏的擔憂遠遠多過下麵的大臣,畢竟大臣們隻需要臣服,就可以保命的,而他是皇族,是必死無疑的,所以這個時候的司徒玉軒是一點都不願意聽那些大臣的話,隻相信寒王,畢竟寒王跟他一樣是皇族,跟他一定是共同進退的。

“皇弟可知道新新月國的事情。”

“臣弟知道一些,這新月國的皇帝就是月宮的宮主,月宮是蓬萊仙郡的殺人工具,隻是不知道為什麼,月宮竟然發展到如今這麼龐大的勢力,月宮的高手,是我們根本無法抗衡的,不過他們人數還是有限的。”

“蓬萊仙郡?那是什麼地方。”大臣們聽到月宮不驚訝,但是聽到蓬萊仙郡,全都麵麵相覷,完全都沒有聽過的地方。

寒王看著這群各種小心機的大臣,沒來由的第一次覺得厭煩:“蓬萊仙郡是一座隱世了上千年的島嶼,上麵的人掌握的資源,是我們無法想法的,為了不讓人知道他們的存在,上千年來,蓬萊仙郡的人就派了死士出來,殺掉所有知道蓬萊仙郡的人,所以根本沒有人知道。”

其中一個一直跟寒王不對盤的人問道:“既然沒有人知道,為何王爺會知道。”

寒王冷冷的看你了一眼那人:“那是因為我母妃就是蓬萊仙郡的人,前朝覆滅,衡晉也建國不到一百年,當年我母妃看見百姓生活困苦,不忍心,因此跟我舅父來到了衡晉,想為那些百姓做點什麼,否則你以為,為何其餘三國能在頃刻間覆滅,而衡晉還好好的,那是因為我的母妃和舅父,陰差陽錯把潛藏在衡晉的最重要的月宮探子都給弄死了,不然衡晉今日的下場跟其餘三國一樣。”

“什麼?竟然是玉妃娘娘和雲錦候?”朝堂再次因為寒王的話而變得嘈雜。

然後有些老臣回憶起來:“難道當年玉妃娘娘和雲錦候弄死的那些人竟然就是月宮的細作和探子?老臣當年還當玉妃娘娘恃寵而驕,弄死了那些擋路的人,原來竟然這樣嗎?他們二位,竟然是用那樣的方式來保護衡晉嗎?”

寒王不願意別人提起自己的母妃,更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出風頭,要是所有人把玉妃和雲錦候為衡晉做的事情宣揚出去,那麼他這個玉妃的後代和寒家那幾個雲錦候的後代,麵臨的將是皇帝的猜忌和月宮的報複這樣雙重的打擊,因此直接不客氣的說到:“本王母妃哪裏能未卜先知,如果知道月宮的野心,恐怕早就告訴父皇,當年不過是為了讓衡晉的朝堂幹淨一點,讓衡晉的百姓好過一點,才對那些有異心的人下手。”

老臣或許也明白了寒王話裏的意思,不想出那個風頭。畢竟救世主不是那麼好當的。

不過司徒玉軒並沒有計較那些,他突然想起,當初他都三十幾了,還在當太子,寒王聰慧過人,玉妃又得寵愛,所有人都以為玉妃會樂意寒王做皇上的,他不過是一個平庸的人,因此也有些防備玉妃的,當初玉妃曾對他說過,他是最好的皇帝人選,比寒王更合適。

司徒玉軒以為玉妃不過是為了打消他的注意力,可玉妃卻沒有讓自己的孩子做皇帝,原來玉妃竟然是一直在暗中保護衡晉,保護他的人。

然後司徒玉軒突然想起,當初他要娶皇後的庶妹為側室的時候,父皇本就同意了的,最後卻因為皇後去了一趟宮裏,回來之後,就收到了父皇下的死命令,如果他非要納的話,他就賜死那個女子,最後為了保住那個女人的命,就隻能委屈她做了外室,生下黎娉婷後,才讓黎大將軍娶了那個女人,給他的寶貝女兒一個光明正大的身份。

難道當初阻止那個女人進宮的,是玉妃?應該也隻有玉妃才有這個能耐改變父皇的想法,還讓父皇那麼堅決,以前他還以為是皇後幹了什麼,所以這些人,一直對皇後不好,那個女人也跟皇後鬥得死去活來。

可現在知道了,玉妃並不是那種以自己的喜歡去決定別人人生的人,那麼是不是就說明當初那個女人是有疑點的,所以玉妃全力阻止了自己給她名分?

有些事一旦有了懷疑的種子,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皇帝不管下麵的人吵,直接起身離開,下麵的朝臣則是麵麵相覷。

司徒玉軒第一次這麼急切的想立馬見到皇後,皇後正和朝陽公主一起哭著,畢竟朝堂的事情,她們沒有辦法做主,要是皇上真的答應把逍遙王和盛月交給新月國的話,那麼朝陽公主也活不了了,朝陽要是死了,皇後也活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