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小娘一餅(1 / 3)

桃城鎮風味小吃屈指可數的人物是油餅張,現已傳至第二代張一餅手裏,張一餅本人的烙餅技術還算一般,家裏真正的頂梁柱是老婆李氏、李小娘,小娘一雙巧手,烙出來的餅人人稱讚,在桃城鎮還有小娘一餅之說。

夫妻二人成婚多年,但膝下無子,雖然張一餅的老爹對此頗有不滿、一直催著兒子納妾,可是兒子很是愛這個老婆不忍納妾。

張家餅鋪生意一直不錯,家境頗為富裕,在桃源鎮算是富戶。

可是一日烙餅不煩、兩日烙餅不煩、百日烙餅還能不煩嗎,更何況一餅的老爹年事已高,想抱孫子都快想瘋了,對於媳婦一直未懷上孩子,心裏是越來越不滿。

直到有一天,老頭子的不滿終於爆發了。

那是慶曆二年四月八日的事。

那一日正是佛生日,桃城鎮內不少居民都拖兒帶女全家出動前往桃城鎮和新倉鎮之間的普照寺參加浴佛齋會。

張老爹和老伴也去了,就為圖個熱鬧,求個平安。一路上相互唱和著喜氣洋洋的,直到進了廟燒了香、拜了佛、施舍了香油錢。

出來領了煎香藥糖水,遇到相識的鄰裏相互贈送的時候,張老爹遇到了一位自己兒時的好友,此人姓吳名亮,兩人一照麵,激動得張老爹差點哭出來。

若問為啥張老爹跟這個吳亮會有如此深地情義,那要追溯到張老爹地老爹還健在的時候了。

憶往昔,張家跟吳家左鄰右舍,張老爹兒時經常在吳家玩耍,吳家老爹和張家老爹又是滄州同村的獵戶,兩人也從小是好友,傳至下一輩張老爹跟這個吳亮也是對天盟過誓、對地磕過頭,斬過公雞、燒過黃紙,地好兄弟。

不料世事多磨,等到張老爹和吳亮這一輩的時候,宋遼交戰拆散了這對好兄弟。

不過也正因如此,他們才開始了各自真正的人生。

張老爹孤苦一人南下流落到桃城鎮,結實了目前的這個老伴,老伴家那時還隻是在土市子裏擺攤的,哪料自從得了這個好女婿後,家業蒸蒸日上,從一地攤逐漸爬到店鋪,最後還闖出了名,也就是現在的油餅張。

以上是張老爹地人生。

至於吳亮則走了條跟張老爹完全不同的路,吳亮頭腦聰穎,兵荒馬亂那會便躲進了道觀裏,靠著給觀裏砍柴度日。因為表現好,再加之機緣巧合兵災過後,吳亮便正式入了道觀當了道士,學學讀書寫字、念經畫符,一天懂得比一天多,直到有一日,他終於讀完了道觀裏所有的書,吳亮發現自己可以出山了。

盡管這時年歲比較大了,可是吳亮還是精氣神實足,為了能一展抱負,吳亮進過京、去過大遼,還遊曆過西夏,穿越過吐蕃,做客過大理。對於當時之事,吳亮有著自己精辟獨到的見解。

這一次吳亮剛離開江西龍虎山,經過跟張真人一段時間的接觸,吳亮得到了這位龍虎宗頭號人物的認可,臨走時還收到了張真人地推薦信,信是給京中某位大人地,不過聽說這位大人目前正在離京前往慶州。

也許是在自己人生旅途這條上走的太急了,下山後吳亮突感身體不適,原本趁熱打鐵登門拜訪那位大人地計劃不得不中途擱淺。

病來如山倒,吳亮掐指一算自己時日不多,如果再強迫趕路的,恐怕最後得到的是條不歸之路,閻羅王那裏可是有他一號地。

“哎。。。人生幾何、人生幾何!”吳亮一邊痛惜時光不能倒流,一邊惋惜自己生不逢時。

在窮鄉僻壤困頓了一段時間後,吳亮總算感覺自己身體好了點,可是就算好了點他也無力再次遠行了,他可是肉眼凡胎、並非鐵打的金剛不壞,估計是老天有意讓他停下來,吳亮常常這樣安慰自己。

日升日落、月圓月缺,江南鄉間淳樸的景色古樸的民風,漸漸感化了這位老人家,讓他領悟到了人生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