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8章 回國之路(1 / 2)

一個時辰後,河北路雄州巨馬河畔白溝驛。

白溝驛宋遼邊界上的唯一一個驛站,北達遼之上京,南到宋之開封,驛站前繞城流過一條小河名五色河北去注入到巨馬河中,巨馬河就是宋遼的界河,北岸是遼國的領地,南岸是宋朝的。

宋遼隔河相望,中間隻連著一座進出的石橋,名幹石橋,不過真正讓白溝驛聞名的,倒不是這座曆經風雨的古橋或者生長著五色蒲草的五色河,而是一個傳說白狗護衛的傳說。

正因為這個傳說白溝才有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不打三更鼓。

白溝驛與其說是個驛站倒不如說是座縣城,城高牆厚,壁壘森嚴,望樓拒馬應有盡有,非但如此四門城樓上各放著一尊開山炮,炮口直指北岸的遼國的營寨。

知縣楊懷敏來到此地已有多時,少說一年了,這一年中楊懷敏兢兢業業打理著白溝驛,尚未出過什麼差錯,也沒引起上官的注意,過年後他暗地裏送了幾份大禮給宮內行走的兄弟,希望這幾位兄弟能上下打點下,將他調回京中任職,哪知這禮物一去京師就如同肉包子打狗,泥牛入海,杳無音信了。

每每想到這,楊懷敏便會捶胸頓足,自歎命該如此,早知那樣的話百兩金子不送也罷,可是送出去的禮潑出去的水,收禮的人是不會吐出來的,這個隻能怪自己倒黴。

過年後,楊懷敏越想越憋氣,越想越氣憤,真想就此辭官歸隱,可是每次當他掛起印信準備離去的時候,忽然發現身下褲襠裏少了點東西,沒了那東西他去哪都是個廢人,想傳宗接代那是不可能了,既然如此。

楊懷敏再次給自己鼓了鼓氣,心說咱家隻要一心為陛下辦事相信總有一天能夠東山再起的,咱家就不信咱家就那麼倒黴,宮內侍衛頭領的位置還是咱家的,等著吧龜孫子們,等爺爺回京的那天有你們好看的。

這一天午後,正在楊懷敏躺在家中做白日夢的時候,自家門板被拍得砰砰作響,差點把他震到地上。

楊懷敏大罵了一聲哪個龜兒子這麼沒長眼睛,沒見你家爺爺在午睡嗎?

門外的人一聽老爺發火了,忙高聲回答“我的爺,陛下來了,正在城外送遼使回國,爺啊,你去不去見見陛下啊”

楊懷敏正在氣頭上忽地聽下人提起陛下來了,一個鯉魚打挺從榻上翻身下地,開門後一把揪住管家的衣領,惡狠狠地問道“拿你家老爺我尋開心是不,陛下要是來這裏,三關大帥也該來了,鎮守河北路的安撫使大人也該來了,他們來之前也得先要通知你家老爺我,為何我不知道,你說”

管家嚇得一咧嘴,委屈地回答“我的爺,你不信我的話,起碼得信城上的土兵、民壯吧,更何況全城的百姓都知道了,我的爺你出去看看不就知道了,縣尉大人都去了…”

“什麼?”楊懷敏忽然驚呆了,過了好一會才回過神來“你再把話說一遍,陛下怎麼來的”

老管家一抹額頭上的汗水,將之前得知陛下來到白溝驛的事從頭到尾說了一遍,等他說完了,楊懷敏撲通一聲癱倒,一屁股摔在地上,哭喊道“我的爺啊,老天啊,你們都耍我啊,陛下來了,我還在家裏睡覺,這可如何是好啊…”

也不知楊懷敏哪根神經出毛病了,一怒一驚一嚇一喜之下,居然嗚嗚嗚抱頭大哭起來,跟原來那個精明強幹的知縣老爺比起來差之千裏,好像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似得。

看得管家一陣糊塗,半天都不幹插嘴。

說完白溝驛知縣楊懷敏再說白溝驛外官路上,停著好大一艘船,這船不是別的船正是那仁宗乘坐的飛艇,飛艇出了京師汴梁後一路北上,兩個時辰不到便來到了雄州北白溝驛前。

落地後,早有禁軍士兵列隊護駕在左右,然後才打開貨倉內的門,讓裏邊的百官走出來。

眾人才一走出飛艇,隻覺眼前一晃,景色忽地為之一變,跟之前的京中景色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還以為來到京郊的荒山野外,正在七嘴八舌猜測之際,隻聽保駕護航的侍衛統領趙曦高聲唱和道“百官聽令,陛下在此,百官不得喧嘩”

趙曦話音未落,百官吃驚地望了過來,見到仁宗腰懸三尺天子劍立在巨馬河邊,眼望著河北岸的廣闊土地,不知說什麼才好,過了好一會才聽杜衍上前說道“陛下,遼使來了,就這麼告訴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