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白天的事隻是一個開始,夜裏的****咱們慢慢再聊。
今個彌勒真人在濟州城大顯身手又得了一眾信徒心中甚是高興,在城西一間破廟裏現身後改頭換麵來到街上,抬頭看了看日頭,隻覺天色尚早不到就寢之時,閑來無事走街串巷扮起了說書人。
人在江湖走須得一技傍身,說書人也不例外,全憑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縱古論今,搜神話鬼,吃遍五湖四海,不然的話哪來的口食衣飯,哪來的棲身之所,更談不上娶妻生子,享盡人間幸事。
不過彌勒教主早就有了這些,他走街串巷的目的更為遠大,一來是深入民間了解民情,二來是行醫施藥收買人心,三來是憑著如簧的巧舌宣揚他的彌勒教,四來是踩一下濟州的盤口,看看自己這些年來的明裏暗裏培養的那些忠心弟子,五來是試探下濟州的官府看看他們對彌勒教是否有戒心,他的那些開壇作法有沒有引起官府的注意,六來就是私下裏看看百姓對彌勒教的了解程度。
彌勒教在京東路一帶有些年頭了,從北朝人傅大士創教至今已逾百年。教主都換了五六個,不過那時彌勒教還是一盤散沙,沒成什麼氣候,大宋才立國那會還時常給官府打壓查封,後來世道漸漸好了起來,人心歸附,儒、釋、道三家重新興旺起來,有識之士看透了其中的玄妙,借用儒釋道三家的經典,開山立派者數不勝數。
大門大派且不說,小門小派多如牛毛,一抓一大把,哪像彌勒教聚沙成塔,廣結良緣,善播正果,幫人脫離苦海不說還渡人成仙,如今不但平民百姓有信彌勒教的,豪門大戶亦有不少信徒,彌勒真人深信這些都是他憑著真本事得來的,無論提到哪一樣,都有他的參與,滲透著他的心血,如此才得到今日的地位。
可是,走了幾條街後,彌勒真人聽到了一個可怕的消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這消息猶如平地一聲雷,大地顫三顫。
“這可是真的嗎?”彌勒真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說早在沂州的時候也風聞一點拜王母娘娘教的事,本以為是空穴來風,路人說笑爾,哪知今日來了濟州一打聽才知道,這個教的來頭可不小啊,等會我得找人問問那個拜王母教有什麼高明之處。
古人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彌勒真人走街串戶,跟幾個彌勒教信徒這麼一問才知道,這拜王母教還印了帖子,帖子居然散發到城內,他們手頭上就有一張,彌勒真人討來了一張拜王母教的帖子,展開一看,不覺的倒吸了口涼氣,心說厲害,居然反其道而行之,到頭來為我所用,這些看似平常的話語,實際上處處誘之以利,先是那授人以魚一招,解決了人的三餐之需;接著授人以漁,讓人終生受用,不過是為誰終身所用,不用說也是明擺著的。
看過拜王母教的帖子後,彌勒真人將那巴掌大的紙張收入袖中,跟人還禮後,唱了句“道道道非常道,玄玄玄非常玄,寫此書者真乃吾輩中的高人也,這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的道道貧道是想不出來,看來貧道要去拜訪一下才是”
彌勒真人嘴上說去拜訪下,其實並未立刻就去,因為天說黑就黑了,出城進山眼看是不可能了,更何況,他此次來濟州不全是收羅信徒探望舊部,還要會一會那許久未見,體態妖嬈、惹人上火的美娘子。
夜黑風高,翻牆入室,不為錢財不為米糧隻為博得紅顏一笑。
濟州城東,三官街馮家米鋪。女主人馮氏梳洗打扮後,推開後窗掛了盞紅燈籠,遠遠望去那盞燈籠就像一隻出牆的紅杏,隻等有人前來采摘,不過任誰都知道,馮家米鋪的老板娘是個寡婦,至今沒男人,也不知道這日子是怎麼過的,難道終日以淚洗麵,掛個燈籠隻為釣的金龜婿?
臨街的婆婆沒事的時候常常會扯這樣的閑話,馮氏早就習慣了,一開始還會罵上兩句,氣氣那些老太婆,後來習以為常了要是一天聽不到有人說她至今還未找到男人,馮氏反倒會不安。
自從前日收到一封家書後,馮氏興奮得一夜都沒合上眼,沐浴時還在念叨那個人為她填的一首詞“夜來思春聽風雨,臥榻之上愁煞人,身嬌肉媚無人愛,不羨鴛鴦不羨仙,隻等夫君把手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