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上回書講到翰生暗中買通青龍山看守糧倉、兵甲的小頭目宋守義,二人相約他進山後便帶著要救之人到後山碑亭處,宋守義在那準備下山的草繩,他來安排山下接應的渡水船隻,事成之後,他答應保舉宋守義為官並盡釋前嫌,所以宋守義才肯這麼賣力。
要說這宋守義是何許人也,還得從頭說來。
且說,宋守義乃濟州鄆城人士,為人最是孝道,身材矮狀,麵色微黑,唇上一抹灑脫的黑須,本來好端端住在這鄆城之內,靠著寫寫畫畫替人秉筆直書養活一家人,上有八十歲高堂,下有二八嬌妻,怎奈天公不作美,宋守義生來就精血不足,每次與嬌妻同房,在床上都折騰不了幾下就沒了力氣,所以至今膝下無子,如此一來嬌妻心中甚是不滿,總覺得不夠盡興。
時間一長了,他這嬌妻就越發忍受不了,心說每次奴家正想要的時候你都先去了,叫奴家好生難過,怪不得你我至今無一子女,都怪你這不爭氣的身子,噯,這才剛開始,我這日子怎麼熬啊。
這人心一有邪念,妖魔鬼怪便自動找上門來,宋守義這嬌妻也是風流的主,上街買肉的時候,遇到了賣肉的李四,這李四本就是她小時候青梅竹馬的鄰家哥哥,怎奈宋守義搶在他前邊拔了頭彩,李四再見兒時玩伴,心中一熱每次賣肉的時候都會多給這嬌妻多上半斤。
一來二去,這嬌妻漸漸發覺,李四對她舊情未了,非但如此,李四身強體壯,體格魁梧,相貌也不錯,哪似她家的宋三郎矮墩黝黑,其貌不揚,除了是秀才出身寫的一手好字外簡直是一無是處。
哪像李四這般,壯得如同牛犢,叫人看著都心動,要是能跟他恩愛纏綿一番,做鬼也風流,不枉此生。
這妾有意郎怎能無情,李四也不是泥雕木塑的,他對人家好,人家心知肚明,慢慢得在一個機緣巧合下將那藏在心中的隱情說與了李四,李四尚未娶妻,一聽這兒時玩伴過得甚是淒慘,忙生出憐憫之心,直言告訴她要不離開宋守義,跟他過吧。
要不說呢,什麼叫一語驚起千層浪,李四這番話一下打動了這嬌妻的心,盡管那個時候還沒聽說過有妻子休丈夫的,可是這嬌妻就想試一下,哪知碰了一鼻子灰,宋守義把他罵了個狗血淋頭,直接告訴她你這叫不守婦道,女人講的是在家從夫,孝順父母,盡管你我至今並無子女,可是以後會有的,夫君我總有一天會治好這個隱疾的。
嬌妻道實在不濟你休了我吧,我等不到你治好那天了,宋守義一聽氣的差點吐血摔門而去後,一連幾天都沒回家。
要說他幹什麼去了,恐怕連這嬌妻都不知道,其實他是去尋名醫去了。
哪知就在這幾天裏,這嬌妻一狠心做了件不記後果的事,就是將生米煮成熟飯,先跟李四有了夫妻之實,然後再慢慢讓宋守義知道,最後逼著他休了自己。
哪知這事反倒弄巧成拙,這嬌妻的一番打算並沒直接告訴宋守義,反倒惹了不少風言風語,以至於宋守義懷疑這婦人本來就不正經,於是,他借著機會又大吵一通假意離家而去,實則是暗中跟蹤李四看他作甚。
有心算計無心,皇天不負有心人。
李四和這婦人快活時正好被宋守義隔窗堵個正著,這回臉可丟淨了,士可殺不可辱,宋守義雖是讀書人也知道這世間什麼帽子都能戴,就是不能戴綠帽子,一氣之下青筋暴起,動了殺機,摸起菜刀踹門入屋就去砍人,從床上一直砍到床下,頸血飛濺,血肉橫飛,這對真正的恩愛男女頓時死在亂刀之下,血泊之中。
宋守義殺了人,心知道瞞不了多久,趕緊裹了些金銀細軟逃出家門,不過臨走前他還是將此事告知了父母,說是不要牽掛他,他去別處營生就是了,風聲過後再托人捎信回來。
要說宋守義的父母不擔心才怪,兒子犯了滔天大罪,連殺兩人,不被判腰斬都算輕的了,可是誰人父母願意看著自己孩子死去,就算是真的殺了人,他們也恨不得自己孩子趕緊逃走,能逃多遠逃多遠。
宋守義逃離鄆城後,正打算沿著水泊南下,哪知途中聽人說起梁山來了群好漢,創了個拜王母教招賢納士,他一看與其舍近取遠不如就此上山算了,躲在哪裏不是躲啊,越危險的地方越安全,所以宋守義才狠下心上了山落了草,加入了拜王母教,因為他懂得寫寫畫畫被周夢得看重吩咐他看守後山的糧倉、兵甲。
不過上天冥冥中早就做了安排,翰生在鄆城打探消息時,見到榜文:說是此地官府懸賞一殺人逃犯,足足有百兩紋銀,一看之下叫宋守義,連畫影圖形都有,長的黑黢黢的,其貌不揚,怎麼看都不像好人,難怪會成殺人魔頭,看麵相就知道了。不過翰生當時有事在身,權作笑談一看而過,哪知同一天夜裏,翰生在渡頭正要乘船去南邊的钜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