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9章 風俗(1 / 2)

這家店鋪的主人複姓上官,單名一個清字,現今已經舉家搬到了京師,廬州的生意暫時交到大夫人龍丹鳳手裏,這龍氏夫人本家是廬州開當鋪的,盡管家業沒多大,可是龍丹鳳自小就開始幫父親打理生意了,所以對於生意上的事,她很清楚,無論是記賬還是交易,隻要她做過的都不會出差錯。

當年上官清娶龍丹鳳也算是緣分,若不是嶽父大人龍老爺子曾經夜宿過蘭花樓,無意中聽姑娘們提起上官家的少當家年輕有為,風度翩翩,堪稱廬州最年輕的商人,他還不會動心,不過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其實在他的內心深處還是希望女兒嫁給讀書人的,可是讀書人一般都沒有多少錢,除非是進士及第了,才有出頭之日。

這上官清早年也是風流倜儻之人,滿腹才學自比謫仙人,可是一連兩次的落地,讓上官清徹底失望了,本來就想這樣算了,以後跟著父親經商吧,可是上官老爺子並不希望兒子,這麼年輕就去經商開青樓,經過三番五次的鼓勵後,終於讓上官清下定決心,用功讀書考取功名。

時光一晃,青春幾何,三年後上官清到了娶親的年齡,廬州城中門當戶對的大戶人家不乏其人,不少有權有勢的老爺都托了媒婆前來說親,都說自家府上的千金是如何如何美貌、如何如何賢惠,堪比那卓文君、花蕊夫人。這郎才女貌、牛郎織女乃是天作之合!

上官家的少爺您好福氣啊,不管是哪家的千金隻要是娶過門那都錯不了。

常言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當晚輩的需要言聽計從。

對於媒婆而言,這牽線搭橋也是律法和古禮規定的,殊不知大宋律例有雲:為婚之法必有行媒一說,還有《詩經》中也說過“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若是真的能夠促成一樁美滿的婚事,這媒婆也少不了大大的好處,那句流傳在市井之間的“說好一門親,好穿一身新”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不過呢,媒人的口,無量的鬥,這裏邊究竟有多少不實之處還有待考究。

先不提有多少媒婆去過上官家提親,隻說有一日上官清在河邊釣魚的時候,跟班的小廝送過來一張帖子,帖子上有詩雲:

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

更忙將趨日,同心蓮葉間。

落筆處署名:丹鳳。

看那浣花箋上俊朗的筆鋒,上官清為之一動,忙回帖一張,寫到:

廬州一日一局棋

落筆處署名:清

從那之後,龍丹鳳跟上官清日日書信相通,直至水到渠成的那天。上官老爺問兒子的意見到底想娶哪家的千金,這上官清才將夢寐以求的意中人說了出來,並重金聘請本城的‘金牌紅娘’薛婆婆出馬,到龍丹鳳家提親。

薛婆婆可是本城的名人,麵子夠大,聲譽也非常好,有她做媒這上官清和龍丹鳳便走到了一起,完婚、生子,家業蒸蒸日上,盡管上官清始終沒考上進士,可是他和龍丹鳳相愛的美談卻傳開了,在廬州世林中刮起了一陣‘丹鳳之風’,有不少才俊之士還專門寫詩送去上官府上,希望得到龍丹鳳的垂青,哪知人家早就是有夫之婦了,他們那份心思算是石沉大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