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將至,西夏休兵,汴梁地震,大遼蟄伏。
仁宗隱居在宮內一連幾日沒有露麵,朝中大事小事全都交由呂夷簡一人處理,早有大臣起了反感,抱怨呂相爺太霸道專權,趁著京師災難私自提拔官員。
這一次進宮麵聖的不是旁人正是諫院歐陽修,平常就好直言,做慣了言官,脾性依然如故,若是遇到什麼不利於國的事,不管是什麼人,他都敢彈劾。
一陣北風刮過,天章閣的東牆倒了。
轟的一聲悶響,磚石落地,千斤的重量猛地砸向地麵,大地顫抖漣漪蕩開,無形的氣浪四散開來,將磚縫中的沙粒拋起,輕鬆的就像扔一粒豆子。
“地震了,快跑啊,大人!”
守門的內侍慌張地闖進暖閣,拉起裏邊的大人便往外跑,那人一身緋衣,頭戴四梁冠,金塗銀帶,薄底黑靴上一塵不染,慌忙中手裏還攥著一本書,屋頂灰塵簌簌落下,灑了一臉一身,眼睛裏火辣辣的,淚水止不住的流,來到屋外時,已經成了大花臉。
“大人,地震好像停了!”內侍驚魂未定地望著身後的藏書閣,看到東牆倒了一片,砸爛了一座涼亭,連亭子附近的石獅也未能幸免,成了無頭獅子。
“咳…怎麼遇到這事了,真是晦氣!”這位大人一邊吐著滿嘴的灰塵,一邊抹著眼淚,眼前模模糊糊的,連路都看不清了,想伸手去扶住內侍的肩膀,哪知確是一隻有力的大手。
“請隨我來!”
“慢點啊,慢點,本官眼前一片模糊”
“是,是!”
內侍大氣都不敢出地隨在後邊,心說包大人這回肯定要挨本子了,居然敢去拉陛下的手,我這個當奴才的都不敢,最多隻是攙扶陛下的胳膊肘而已。
天章閣始建於真宗天禧四年(1零2零年),仁宗陛下即位時,早已修成,這裏收藏著前朝真宗的墨寶、親筆題詞、皇家禦書,還有本朝先帝的畫像。
這位包大人就是新近才調回京師的端州知州包拯,包希仁。
出任端州知州期間頗得當地百姓的好評,開墾農田,興修水利,整頓當地吏治,平易了不法商人惡意哄抬當地特產端硯的價錢,使百姓減輕了賦稅,同時在教化當地蠻族方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加之為官清廉,在當地士林中的口碑甚好,人氣聲望直追京中紅人富弼富大人。
經過朝中審官院考核通過,包拯的聲望已足夠擔任京官,於是,吏部下了調令將包拯遷回京中任職,呂夷簡大筆一揮給了包拯一個吏部郎中的小官沒什麼實權,後來仁宗知道了此事在給吏部的批文中加了幾個字:吏部郎中權知開封府事!
這一下可不得了了,權知開封府事可是實際的差事,按理來說包拯的資格還不夠擔任開封府知事,呂夷簡就曾上書反駁過,可是諫院的歐陽修還有禦史台一夥吃飽了撐的沒事幹的言官門偏偏出言支持陛下的任命,說是包拯此人可重用,端州政績就可以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