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曆三年四月,汴梁的空氣忽然變得凝滯而沉悶,連蟲兒也不願鳴叫,讓人疑心帝國已睡去,讓人疑心風暴在某處孕育。
趙澤與仁宗在皇宮中的火爐邊,靜靜地坐著,沉默已很久,兩人的眼神中,都隱藏著閱曆磨出的光輝。
“有一個月了吧!”
內侍李舜舉在窗外搖頭歎息著,他真擔心陛下憋出病來,心說趙澤真是厚臉皮,陛下不過叫他暫住在宮內,他竟然無恥地住到現在,害的皇後娘娘獨守空房半月有餘,我得想個法子把趙澤趕走。
翌日,
陽光升起,汴梁又一天新的清晨來到了。天空群鳥飛起,白霧帶著草木淡淡濕香,藍天明朗無暇,露水爬過新生的綠葉。
春意漸濃了……
大地萌發出勃勃生機……
“陛下,這份計劃書應該沒有問題了!”趙澤興奮地丟下筆,吹幹了宣紙上的字跡。
仁宗負手站在窗前迎著溫暖的陽光打了一個哈欠,悠悠地說道:“真累啊,沒想到擬定一份國家改革的草案竟然如此複雜,朕以前想的過於簡單了”
“陛下的心情是好的,隻不過朝廷上下盤根錯節的人事很難一時理順,官吏的裁減更不能急於一時,否則新法很難實施,當今之急務是任用能者,樹立起陛下絕對的權威,有一句老話說的好:教育要從娃娃做起,如今咱們大宋的縣學隻是剛剛起步,朝廷拿不出那麼多銀兩支持全天下的縣學,所以這私人興辦縣學一事,還得陛下主持大局”
“這個倒是好辦,朕今日就可命呂相起草‘民間興辦縣學’的折子,難就難在‘皇家大學’、‘皇家軍事學院’,去年邊關戰事頻繁,朝廷的武將損失很大,不少悍勇之輩雖作戰勇猛卻多不知兵法謀略,懂詩書者更是甚少,乃至戰事屢敗,曾有翰林學士提議在京師興辦武學讓武人多讀詩書,可是今年初西夏有求和的跡象後,大臣們又開始反對興辦武學了,還舉例說古代名將如諸葛亮、羊祜等人都沒有專門學過孫子、吳起兵法,而本朝專門開設武學,實在沒有必要,朕頗苦惱,朕知道未來有軍事學院,培養出不少名將,不但四夷臣服,就算武人也很少有叛國者,可是,卿家你也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故此朕所慮甚多…”仁宗一口氣說出了自己所擔心的事。
“陛下,這是在所難免的,因為百姓所受的教育還很有限,一些沒讀過詩書的武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不論是權力還是財富都能腐蝕一個優秀的人,放在哪個朝代都不可避免”趙澤先退了一步,接著說道“畢竟那些作亂者都是少數,這皇家大學、皇家軍事學院設立的初衷就是要讓絕大多數人信仰陛下,不管是文人還是武人,臣以為多說一年,隻要從這兩所大學中肄業的生員中有傑出者湧現,以後的事就會好辦的多”
“卿家所言極是,朕是多慮了,這個問題你我已經討論多次了,既然是大勢所趨就這麼辦吧,朕會叮囑呂相辦好此事,不過前期教官一事,朕的人選不是太多,武學興辦之初教授隻有武訓一人,一旦開始受業,人數恐怕少不了,朕打算選拔禁軍中的優秀之人到軍事學院學習,還有原國子監中的武學學生可能也會轉到軍事學院,如此算來,人數恐怕在千人之多,京師的土地有限啊,國子監又不能馬上撤掉否則不少老臣會拚了命跟朕較勁,阻礙軍事學院的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