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武器講解,行進隊形操練,戰術隊形操練。
早飯後,我將所有人召集到一起,大家圍坐在草地上,看著我演示大宋新軍中的標準裝備,也叫1零42式單發火槍,後膛裝彈,自動退殼,整支火槍由三部分構成:槍管、槍身、槍托。
槍管為大宋萊蕪的精鐵所造,由祥符火槍作坊槍管司打造,槍身和槍托皆為實木材質,堅固耐用使用壽命為十年。
為了讓大家進一步學會使用與保養,我還得演示如何拆裝火槍,如何擦拭槍管、槍身,以及鄭重地警告他們,槍管內絕不可以堵塞沙土,以防出現故障,上了戰場危及生命,但是槍管堵塞沙土的情形總會出現,為了及時排除故障,我還得傳授一套快速排除故障的法子。
當然,我的演示隻是為了給大家開一個好頭,他們當中的不少人已經在幾個月前學會了火槍的運用,不過那是逼出來的,為了活命,不致被彌勒教的大軍殺死,他們不得不端起一支支突擊步槍,不少人還因為誤傷丟了性命。但是這份代價終於獲得了回報,那就是血與火成就了他們今天的地位,至少我不必再手把手教每一個人,該如何站位,如何瞄準,如何射擊,如何裝彈。
我需要做的就是提前將四位大隊長,叫到我稱之為營指揮部的大帳篷裏。
這四個人恐怕大家還有印象,那就是晁方、牧雲寒、狄寧、盧俊。
我的一千人分成了四隊,由他們四個人率領,至於我的親軍則是由上官清雇傭來的江湖人士充當,領軍的是展昭和歐陽春。
上官梅和丁月華想加入我的江南剿匪大軍隨軍出征,可是宋軍的條例規定很明確,軍中不準攜帶家眷,就算她們是一個兵也不成,至少這一次我不想帶她們,因為路途遙遠,女人的身子骨還是很弱的,容易生病。
在指揮部的黑板前,我畫出了行軍的隊形,和作戰隊形。行軍隊形倒是簡單,兩路縱隊、三路縱隊、最多四路縱隊,根據當時情況決定。
作戰隊形,相對多了點。為了便於他們理解和記憶,我隻分了三種常用的隊形,依次為:平原隊形,山地隊形,水上隊形。
平原的隊形要求,前後左右四個方陣收尾照應,能夠隨機應變應付突然襲擊,在關鍵時刻可以進行三排齊射,並能夠依托有利地形或建築進行反擊壓製,除非大規模的戰役,一般不需要構築陣地。
山地隊形,這個比較複雜,我隻想說一句話,在兵力很少的情況下,不要以身犯險,火槍不是萬能的,看不到的敵人是致命的,在近身混戰時,火槍的優勢不如刀劍,在座的幾位都是江湖中人,你們應該更清楚在林間穀底遭遇伏兵是件多麼危險的事,輕則損兵折將,重則全軍覆沒。如果有一天真的要進入山地,林間,我要求的隻有一句話,那就是,士兵間的距離不要超過五米,最好兩人一組,不要落單,不要被一些東西吸引,這個你們待會要好好教導部下,將來的戰事會教你們更多。
水上隊形,就是乘船遭遇敵人時的隊形,首先要臨危不亂,聽從調遣,其次在軍官陣亡的情況下,所屬士兵應該自發組成抵抗隊形,配合船中軍士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