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韓琦的平亂大軍離開汴梁前,蘇素私下裏向仁宗陛下推薦了一種新式的交通工具,那就是新一代的木牛流馬。
遙想當年諸葛孔明先生造此物是何等的威風,可是年頭久了,好多東西都失傳了,連製造木牛流馬的技術都失傳了,幸虧趙澤、蘇素的出現,才彌補了這一曆史空白,並開辟了宋朝摩托化軍隊的先河。
全新的木牛流馬不靠腿走路,取而代之靠輪子,四個黑乎乎的輪子,上邊刻有縱橫的凹槽,摸上去很怪。有人說那輪子是石炭造的,有人說是木頭造的,還有人說是渤海產的一種黑晶石造的,總之,眾說紛紜,沒有一個是準確的。
先不管朝中的眾位大臣對這一新生的載具有何看法,起碼仁宗陛下是大力支持的。
因為木牛流馬隻不過是一機器,並不是人,機器是不會造反的,更不會危及他的江山,所以,他才同意了蘇素的建議。
從那時起,祥符皇莊,狼山腳下,就源源不斷地運出了擁有四個輪子的木牛流馬,因為有真皮坐墊,駕駛平穩,易於操控,許多將領都很喜歡。
為此,秘書省不得不連夜印刷了一大批使用手冊,發給出征的大軍,連韓琦老夫子的案頭上也放了一本。
“哎”
出征前,韓琦歎了口氣,對身邊的幕僚人員說:“以前若是就有此物就好了,西夏能奈我何!”
幕僚人員大多是翰林院出身,覺得韓琦的話很有道理便附和道:“不如大人上書朝廷,給邊軍全都配上此、此木牛流馬,我朝大軍的實力必會大增!”
韓琦點頭同意,但是並未傻到馬上修書給官家,推薦此物,因為他還要再觀察一下,看看此物到底有沒有害處,或者好處到底有多少,將士們對此物的認同度如何!
再說,趙澤的大軍,這一次所有人都騎上了木牛流馬,名為五千步卒,其實是八千人馬,五千將士,三千運送輜重的隊伍,幸好大宋的官路四通八達,雖然不甚寬闊,但是足夠平坦,就算是坡度,也不是太大。
韓琦老夫子怕這種奇怪的東西會壞在路上,堵塞道路,拖延大軍的行程,隻給曹僖和趙澤兩軍配發了木牛流馬,至於中軍完全是混合的步騎。
當曹僖的大軍騎著木牛流馬,從韓琦大軍的身邊飛馳而過的時候,不少中軍的將士羨慕的流出了口水,更有甚者當場就叫喊著,為什麼不給我們發木牛流馬。倒不是韓琦不給他們發,而是他還不太相信,覺得應該再考驗一段時間。
趙澤的大軍雖然全部騎著木牛流馬,卻也帶了五百匹良駒,因為他覺得會有用到馬兒的時候,像今日,進入鄧州府地界就派上用場了。
趙澤派楊文廣先行一步去鄧州交涉就是先給他們打了一個預防針,防止那些沒見過世麵的官員百姓恐慌。
可是,令趙澤吃驚的是,當他的木牛流馬大軍趕到鄧州東城時,不但沒有人恐慌,還感激的不得了,涕淚橫流,急忙拉著趙澤進了城,到鄧州最紅的酒樓落腳。
宋朝律例規定,官員不可以狎妓,但是陪著喝花酒可以,上床是萬萬不可以的,但,多少年過去了,官場中的同僚都默認了,連趙澤也不例外,既然韓絳知府、韓宗彥通判這麼熱心地邀請他,身為一軍主帥也不能太不給人家麵子。
所以,就勉為其難在鄧州最紅的翠雲樓落了腳。
翠雲樓是一家類似勾欄的風月場所,在當地頗有名氣,再加上是官府經營的,所以更是無人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