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風雲突變
慶曆六年,七月。
京師汴梁陰雨霏霏,一夜東風吹落了千萬片紅葉。
大宋國前任丞相呂夷簡在家中去世,早朝時,曹皇後垂簾聽政,歎息曰:“安得憂國忘身如夷簡者”。遂,下令恤典從優,贈官太師、中書令,諡文靖,配享仁宗廟。
八月,桂花飄香。
宋遼邊境出現了一次空前的危機。
保州發生兵變,巡檢使韋貴在兩千三百餘雲翼兵的擁護下,據城叛亂,坐鎮河間府的老將王德用趕緊調集河北東路守軍四麵合圍保州。
但,這兩年來,尤其是仁宗在位時,河北路的邊軍配備了不少火器。
這保州城保塞,自太祖時便是兵家必爭之地,仁宗在這座城裏存放了三門火炮,一百多條連發火槍。
知定州王果最先率兵到達保州,立刻下令攻城,沒想到城頭火力凶猛,定州軍損兵折將死傷千餘人,不得不後退十裏,向河間府搬兵求救。
與此同時,河間府派出了一支五千人左右的大軍,由致果校尉郭逵率領,連夜趕到了保州城下。
隨即開始勸降,同一天夜裏,兩百多保州守軍爬出城外到郭逵部投降。
但,這隻是一小夥願意投降者,發起兵變的保州巡檢使韋貴手裏還有兩千多人不願投降。
郭逵派人到城下質問,為何兵變,韋貴沒有給予正麵答複,隻說上官不仁不得不反。
郭逵雖然剛剛來到河間府沒有多久,但對於保州的事還是多少有些耳聞的。
真州、定州、保州三路都部署李昭亮,經常利用職權壓榨邊軍,對於行軍作戰更是一知半解,前段時間他到保州視察軍營,隻是因為幾個小兵衝撞了他,就下令全營受罰,口糧減半。
這也是郭逵他離開真定府,調往河間府任職的原因之一。
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李昭亮是個膽小如鼠的人,郭逵擔心萬一宋遼開戰,他在真定府也撈不到什麼好處,搞不好還得搭上一條命,莫不如投去老將王德用麾下一展所長,沒準還能立下大功。
接下來的數日內,郭逵開始指揮大軍攻打保州,因為有了定州軍的前車之鑒,郭逵采取了陣地戰法,在保州城下挖掘了一條又一條的壕溝,半人多深,用縱橫交錯的壕溝把保州城三麵圍住,隻留南邊一個缺口,那是保州南城門,有條叫沈水的大河繞城流過。
郭逵讓定州知州王果帶兵堵住河岸,防止保州軍逃亡。
經過七天的圍城之戰,保州城即將被攻破了。
但,這個時候,朝廷派來的河北都轉運按察使,負責調查保州兵變的歐陽修也來到了河間府。
隻歇息了半日,便馬不停蹄地來到保州城下,宣讀了一份朝廷招降的旨意。
這份旨意的大概內容是,原保州軍巡檢使韋貴殺州吏,據城反叛罪無可赦,但念其守邊有功隻要棄城投降,朝廷將不予追究,僅將韋貴一幹人等發配環州充軍。
歐陽修來得正是時候,哪怕是再晚半天,保州城就破了,郭逵的大軍便殺入城中生靈塗炭。
韋貴也得命喪於此,但,世間的許多事都因趙澤的來到變了模樣。
慶曆六年,九月。
折騰了近一個月的保州兵變以韋貴率部投降畫上了句號。
半個月後,經過一番詳查,歐陽修回朝並彈劾了河北東路三路都部署李昭亮,以為將不仁致使保州兵變為由請求朝廷撤去李昭亮的官職,回京候審。
如今大敵當前,像李昭亮這般治軍無方的人著實不少,曹皇後下旨把李昭亮召回京師,然後讓二府想個法子,找人填補空缺,盡管朝中不少大臣為李昭亮求情,但,曹皇後心意已決,不得不敲山震虎。
參知政事範仲淹提出讓環州監軍富弼去接任真州、定州、保州三路都部署一職,隨後,又派遣劉渙為保州知州。
至此,保州兵變告一段落。
同年十月,遼軍西出寧邊州,一路殺入豐州,一路進逼火山軍。
西夏元昊也派出了左廂宥州路一萬人馬圍攻麟州。
麟府路兵馬鈐轄,麟州知州事折繼閔率軍死守麟州、府州一帶長城跟西夏、遼國大軍血戰了七天七夜。
險勝。
若非火器犀利,真不知該如何抵擋遼國、西夏大軍的兩翼圍攻。
數日後,折繼閔寫了封書信命快馬送往京師遞到了樞密使晏殊的手裏。
折繼敏請求京師務必在三個月內,望麟府路發送二十船火器彈藥,用來禦敵。
二府未作答複,原因是狼山兵器坊損壞,無法繼續製作火器、彈藥。
蘇素的第七部將被拆撤,罷官,為此蘇素早就做好了打算,她已經跟範仲淹談過了準備致仕回鄉。範仲淹覺得並無不可,隨即滿口答應下來。
而李憲,李公公則接替了三司胄案一職,祥符的火槍作坊也納入了他的管轄之下,直接聽命於大內,沒有曹皇後下旨,火槍作坊內的火器不準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