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曆靖康元年,四月十日,癸醜。
寧遠將軍趙澤奉命鎮守汴梁,率軍阻擋遼兵南下,為遷都途中的滿朝文武爭取時間。
麾下五路兵馬,大軍十三萬,半數駐紮在城中。
這五路兵馬為綏德軍老將許懷德、開德府知軍石元孫,涇源路副都部署狄青、天武軍指揮使曹僖、驍騎軍指揮使呼延守勇。
十二日,乙卯。
天剛亮,遼國東西兩路大軍強渡黃河,意圖從東陽、中牟兩個方向包圍汴梁。
負責鎮守東陽縣的狄青立刻率萬餘人馬,出城迎戰,將正在渡河中的遼軍射殺大半。
同一天中午,駐紮在中牟縣萬勝鎮的曹僖大軍也遇到了數倍於己的敵人渡河而來,雙方隔河對射,不斷傾瀉著箭雨,死傷無數。
遼軍連續三天強渡黃河,死傷萬餘人馬,於同月十五日戊午殺出一條血路登陸上岸。
翌日,趙澤遣張載、牧雲寒等帶兵三萬出城會戰,在中牟至祥符一線數次粉碎遼軍的進攻。
十八日,辛酉。
鄭州知州楊繪派人傳來消息,大隊遼軍人馬掠過鄭州南下,望密縣而去。
十九日穀雨,壬戌。
鎮守東陽縣的狄青派快馬來報,遼國大軍已於前幾日攻入京東路的濮、鄆二州,正向南陽湖進軍。
二十日,癸亥。
趙澤在汴梁城召集眾將商議揮軍南下攔截遼軍,眾人以為皇命難為,必須在汴梁死守半個月,如今時間未到馬上撤軍的話,就犯了大忌。
如此又過了三天,遼軍向汴梁發起了兩次猛攻,雙方在中牟、東陽兩地血戰了一天一夜,遼國大將蕭惠率軍攻打東陽縣城時被狄青一箭射中肩頭,險些落馬。
這一役,攻城的遼兵死傷萬餘人。
二十八日,辛未。
遼軍集中了十萬大軍在汴梁城西的中牟、萬勝鎮一線發起進攻,並動用了工兵挖掘隧道。宋軍堅守了半日後,因寡不敵眾全線後退,撤入汴梁。
二十九日,壬申。
遼國西路大軍主帥南院大王耶律求翰,派兵五千佯攻汴梁城,大敗而歸,近三千人戰死在城下,血染護城河。
三十日,癸酉。
東陽城被數萬遼軍圍攻,情況危急,趙澤遣楊文廣、牧雲寒、狄寧三人帶兵兩萬前去相救,在途中與遼國大軍相遇,血戰至傍晚廣濟河兩岸屍橫遍野、血流成渠。
遼軍死傷八千多人,宋軍傷一千有餘,翌日黎明,大破遼軍於東陽縣南的潭家村。
半個月後,遼兵圍攻南京應天府,知府明鎬派人向趙澤求救。
數日後,趙澤盡起鎮守汴梁之兵,南下應天府。
五月二十日小滿,癸巳。
先鋒官楊文廣、牧雲寒、狄青三人兵臨應天府寧陵地界,中途路過一被遼軍燒毀的村莊,莊子裏僅有兩人幸免,這兩人是殺豬大漢典春和見錢眼開的少女阿布,要說阿布怎麼跑這來了,那可說來話長了,不過,阿布見到了趙澤後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個大個子不錯,這次就便宜你吧,五千兩!”
二十一日,甲午。
趙澤帶著新收入帳下的殺豬大漢典春來到應天府城下策馬觀望,還以為遼兵退了,四下裏一片蕭殺,遍地死屍,哪知派人打探後才知道,是來晚了一步,半個月前,遼國興兵十五萬攻打應天府死傷近十萬人,破城後把這裏殺了個雞飛狗跳,一個活口也沒有留下,近七萬的百姓慘遭屠戮。
同一天上午,趙澤在應天府外的中軍大帳中,再次召集眾將,商議沿官路南下追擊遼軍為應天府百姓報仇雪恨,已經怒發衝冠的眾將立刻表示讚同。